《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历史小说。它是明、清长篇历史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那么,人们为什么都特别喜欢它呢?究其原因,其实因为小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生活,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复杂尖锐的矛盾斗争和封建统治者残酷屠杀人民的凶残本性。小说开卷第一回就揭示出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腐朽,打击贤臣,宠信宦官,使“朝政日非”,“致天下人心思乱”,因而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起义。作品描写各个地主阶级集团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拥兵自立,各霸一方。他们为了争权夺利,各怀鬼胎,互相拆台,无所不用其极,什么“美人计”、“苦肉计”、“诈降计”、“反间计”,花样百出。其实,受害最深的是广大的人民,他屠杀了大批无辜的人民,董卓火烧洛阳、李傕纵掠长安、曹操血洗徐州、马超肉屠历城,都是对人民的巨大洗劫。其二,《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人物就有几十个之多,如曹操既奸诈阴险,又有雄才大略;张飞粗豪直率,又有精细之处;关羽忠义勇武,而又恃才骄傲;孔明足智多谋,也曾失策兵败;周瑜才高果敢,而又心胸狭窄;司马懿深谋善算,而又老奸巨猾;吕布则有勇无谋,都被作者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三,《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战争可以说是该书的杰出成就。全书都在描写战争,又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十分罕见的。小说重点描写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大战役。在几个大战役之间,又穿插许多小战役的描写,这就使战争的场面奔流千里,而又起伏萦回,百态千姿,没给人一点呆板平铺直叙的感觉。所以,看过《三国演义》的小说和由《三国演义》改编的戏剧的老人们,常说一句口头禅:看了《三国》戏,埋头就是计。
本愚理解:1,《三国演义》从字面上讲,三个国家的斗智斗勇;朝起朝落;兴衰荣辱。2,《三……》的轴心国是以“刘, 关, 张后延伸至诸葛亮, 赵云,之间所形成的君臣由义到谋争天下又回到义而终的全过程。3,中心就是由义走过的过程到义宣告结束,由义而安邦到义用谋夺取江山的打打杀杀与敌人用谋相对抗的过程。4,刘关张三人核心人物到三人后人又合作还是义字当头,君臣以义而生又以义而终;诸葛亮晓知刘皇叔是正统皇亲,可名正言顺地统一汉室,刘关张三顾茅庐孔明感义而出山。5,赵云拼死救幼主阿斗;关羽看“春秋“打发时光寻兄护嫂感人肺腑;刘备托孤而诸葛亮忠主无二心;张飞江东追幼主等都是义字当头。6,至于孙权;曹操等所在国也是忠义百出;“无颜见江东父老”;“说曹操曹操到”都不白给。
三国中人物义勇双全,文武撑天下。在中国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历朝,忠于朝廷报孝国家,君臣之道,父为子纲等始终贯穿义字之中,也是中华美德的具体体现。
古往今来,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的各行各业,人伦事理都需闪现义的美德。故此中国人都崇拜义而追寻义,草民的我很看重义。执政讲原则;民俗皆重义而稳定社会的安定,利国利民。
(本愚之见,错了立删)
谢请
题主也说了四大名著有四本书,为什么有些人偏爱《三国演义》?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首先其他三本名著或多或少有些缺点:读《红楼梦》让人感到十分的压抑,让人平白多生些感慨;读《水浒传》多为一些江湖义气,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而《西游记》读的浅了只觉得是一部故事书,读的深了又不免废了时间,而且也与现实不太符合,况且影视剧翻拍颇多,有谁还去拿书本看?
其次,《三国演义》中有义薄云天的关二爷,也有鞠躬尽卒,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此乃为帝所喜欢的忠臣良相,故多为统治者所推。
在次,《三国演义》是一部和历史颇为相近的演绎小说,多反应汉代的现实生活背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最后,除了罗老爷子的文笔以外。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喜欢读《三国演义》。
以上全为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