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很多人的一个疑惑之处。所谓的四家太极拳应该是指杨武吴孙四家。其实与陈家沟有渊源的仅是杨家而已,陈家沟与其他三家基本上没有关系,就算是有关系,这三家也仅是与杨家有关系,进而很多人以为与陈家有关系。
至于背叛师门之说,也仅是提问者一厢情愿的说法而已。至于杨家为什么不奉陈家沟陈长兴为太极拳师父的问题,还是要客观的去看待。
依照题主的问法,杨家有背叛师门之嫌,当依武林的规矩,陈家应当将杨家逐出师门,甚至可以用极端手段清理门户。可陈家并没有这样处理,而是傍着杨家不放,是不是很吊诡的一件事?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题主所谓的尊武当为正宗是偷换概念之说,杨家仅仅是尊张三丰为先师,并不是武当,八十年代以前,武当都没有叫“太极拳”的拳种,仅有武当内家拳,又叫武当拳。
杨家的太极拳谱是《三十二目》,虽然,很多人进行了只言片语的引用,但是,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往往很多人以杨家人没有文化为托词,怀疑杨家拳谱的真实性。其实,杨露禅二子杨班侯是私塾的优等生。只因武功了得,淹没了他的文采,这从不同渠道出现的杨班侯太极拳拳谱可以证明。
那么,杨家为什么要弃陈家,而尊张三丰为祖师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而妄加猜测。杨家之所以尊张三丰为祖师,是由于杨家得到了张三丰关于太极拳的八篇文章,分别是:《太极空结挫揉论》《懂劲先后论》《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太极指掌捶手解》《口授穴之存亡论》《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在此八篇文章的基础上,杨家将上述理论溶入了武术之中,并根据实践的应用,总结出了杨家太极拳拳谱《三十二目》。故此,杨家奉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
并且,杨家先人预料到太极拳的后世之乱,在杨家太极拳拳谱中,留下了《身形腰顶 》目,用来辨别太极拳的真伪。附上全文供读者参阅:“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胡涂。”’
现在的太极拳之乱,完全是人为的问题,用杨家的太极拳标准《身形腰顶》来判断,有“身形腰顶”是太极拳,反之,则不是。舍弃标准的乱争乱斗,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只要是锻炼身体,是不是太极拳并不重要。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就行了,何必挑起纷争呢?再说,挑起纷争,用杨家太极拳拳谱中的“身形腰顶”和“一阳复始”来判断,是不是太极拳很容易,如果非要争论,那就要凭良心了。至于算不算背叛师门,要看师门传承的是啥,杨家拳用的是啥,是不是一样,就这么简单的问题。不用多说了吧?这点你自己评价吧,不需要评论,不是吗?
太极拳并非起源于武当,更与三丰真人无关。论据如下:
首先,三丰真人在明朝受到皇家册封,武当真武庙更是成祖皇帝敕建,供奉真武大帝。而成祖皇帝更是被传是真武转世。作为皇家宗教机构,如果创立太极拳,那对于大明朝来说不亚于天降祥瑞,那是要在正史或者政府公文中大书特书的。要知道赵匡胤的创立太祖长拳可是流芳百世的,大明皇帝不可能放过一个可以比肩甚至超越唐宗宋祖的机会的。但是翻遍明朝文献也找不到与之相关的记载,甚至大明练兵手册《纪效新书》中也没有提到这件事。
其次,还说《纪效新书》。此书中记载的三十二路长拳,更是有二十几个与现有的陈氏太极拳类似。再根据陈氏先祖曾是明末将军,其习得戚家军三十二路长拳也是合理的解释。至于其自身修改之后变成现在的陈氏拳也是有可能的。
再次,太极拳真正扬名是始于杨露蝉在北京靠拳发迹。而太极拳这个名字真正被确立是翁同龢为杨露蝉题字。而杨露蝉是学习陈家拳出身的。至于杨氏族人认为其拳非陈家先人创立,就很令人深思了。一方面,杨露蝉的主要客户是清朝达官显贵,更是以旗人居多,要说教他们的是明朝将军创立的拳法,是不合适的,再者说,认个神仙师父,也有利于市场推广。至于往恶里说,说徒弟学了东西不认师父,在武术圈子也并不鲜见。毕竟武术圈子,是江湖。
再次,现代武当太极,更多是来自杨成甫的风格,世人皆知杨成甫是改过杨氏太极拳的,可以说他打的不是杨露蝉的太极拳。现代的杨氏大多是杨成甫传下的。永年那边还是流传了比较原始的杨氏。另外武氏、吴氏也是学传统杨氏,就和现代杨氏区别较大。总不能说,杨家爷爷学的武当太极,打拳不象武当太极,反而武当太极更像杨家孙子教的吧。
最后,说两件事。武当山作为宗教场所,不可避免会有民间高人犯事为躲避官司,上山出家,将武术技术带上山是正常的。而真正修道的高人,也将武术看作末技,业余时间玩玩。你不能说一帮业余爱好的人在武术的创立方面会超过军队将军这些职业选手吧。另一件事是说别再拿王宗岳的《拳论》说事儿了。王宗岳写的是《太极·拳论》而非《太极拳·论》,那段话是讲太极阴阳变化理论在武术中的运用,非“太极拳”这种拳法。开篇第一句就点名了“太极者,…”,读古文断句是很重要的基本功,牵强附会只能证明自己的愚蠢。太极理论并非太极拳所独有,所有武术都是遵循这个理论的。拳击运动员也是懂得避实击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