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热

1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小时候,作为一名由奶奶带大的留守儿童,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仅有新衣服新鞋子穿,还可以吃到自己家里杀的猪肉和很多平日里吃不到的零食,更重要的是,终于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

儿时过年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都很美好。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后,我们乡村里的集市天天都是人头攒动,每个人都背个大背篓,跟在奶奶身后的我,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的背篓刮了头。但我丝毫不觉得疼,谁让我就爱凑这热闹呢。

大人们都忙着办年货,瓜子,糖果,饼干,摊位上的小吃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小贩的喇叭喊得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好不热闹,在这种“冲动消费”的时刻,跟着大家的节奏嗨起来,各种好吃的买买买。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只有在过年,才可以“豪横”一回。

妈妈他们满满一背篓年货往家里背,刚到家,就会把背篓里的年货给放进柜子里,并嘱咐我们:“听话啊,过年的时候家里来客人了吃。”我看着妈妈一袋一袋的往柜子里放,不停地吞口水。

“来,给你先尝一尝。”老妈递给我一小块麦芽糖,上面粘着米泡,我接过来,一小口一小口的舔,舍不得一口吃掉。有时候也会在妈妈不注意时,偷偷地从柜子里拿一块,浅尝辄止。

腊月 25,全家总动员,打扫家里的卫生,里里外外,楼上楼下,一家人齐心协力把家里收拾得亮亮堂堂。大红的灯笼往门口一挂,红红的春联往门上一贴,瞬间过年的气氛满满。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热

年三十,团圆夜,我和奶奶围坐在火炉旁,看着电视里喜气洋洋的春节联欢晚会,奶奶用暖暖的大手紧紧握着我的小手。

我知道这一天再困我也不能睡着,因为陪着奶奶他们一起倒数完春晚跨年的钟声,我就可以拿到 2 块钱的压岁钱。奶奶说了:“守岁的小朋友不仅可以拿到压岁钱,来年还可以得“三好学生”奖状。”为了这个愿望达成,即使眼皮子打架,我也会坚持到 12 点。

爸妈则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张罗着一家人的年夜饭,从厨房里飘来阵阵香气,让人忍不住一会儿跑过去厨房瞄几眼,看看猪头肉煮好了没,还有我最期待的猪尾巴。

“来,小宇,你和奶奶尝尝这香肠,看看煮好了没?”老妈手拿一截腊肠递给我,“奶奶,你先吃。”

“你吃,你吃。”奶奶明明咽着口水,头却往后仰,执意让我先吃。

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腊肠的皮瞬间爆了,里面香香糯糯的肉汁一下子溢满整个口腔,嚼一下,红油就调皮的从嘴角溢了出来,于是,赶紧用舌头给捻进嘴里,一年难得沾到荤腥,这点油水可舍不得擦掉。

初一一大早,天还蒙蒙亮,耳边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让整个小山村都沸腾起来。在我们湘西,年夜饭是要赶在天亮前吃的,谁家的鞭炮声响了,就代表他们家开始吃年夜饭了。

奶奶说:“谁家的年夜饭吃得早,谁家这一年的运势就不得了。”所以,我们只要听到鞭炮声,立马就会从被窝里爬出来,乖乖地坐到圆桌前,不乱说话(爸妈叮嘱过小孩子过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等着爸妈把饭菜准备好,祭祖,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团圆饭。

从初一到开学,只要没出正月,我们都可以跟着大人去拜年。拜年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因为可以见到很多亲人,还有小伙伴,可以和小伙伴们放肆地玩。我们拜完这家去那家,挨个亲戚家住上一两天。

那时没有汽车,我们都是早上出发,爸妈拧着一包红糖,一瓶酒,翻山越岭,走去拜年。有时候走累了,往地上一蹲,老爸立马会蹲下来,然后我就扑上去,坐在爸爸的肩头,晃晃悠悠,享受着被老爸宠爱的感觉。

天黑之前赶到亲戚家,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是温情满满。大人们围坐在炉火前说说笑笑,我和小伙伴们则在一旁嬉笑打闹。伴随着“滋滋滋”的声音,炉火旁的烤红薯和糍粑熟了,大人们给我们一人分一点,然后我们一点都不怕烫手,捧在手心,大快朵颐。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热

吃饱喝足,玩到精疲力尽之时,我们才舍得睡觉。人太多,床不够,我们就打地铺,大通铺挤着大大小小十来号人,好暖和。半夜,一个接一个地起来上茅厕,门“咯吱,咯吱”得响,像催眠曲一样,伴随着美梦,沉沉睡去。

跟着大人去拜年还有一件开心的事,那就是收压岁钱,虽然合计没有 10 块钱,但是很满足很幸福。妈妈每次都说:“拿来妈妈给你保管着,你要买啥文具到时给妈妈说。”最后,妈妈保管着保管着就没下文了。当然,我在乎的不是这个钱,而是收到压岁钱时的那份喜悦。

儿时的我们最期盼的就是过年,那时虽然很穷,但是很快乐。因为只有在过年,才可以见到想见的人,吃到想吃的东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我们来说,因为得不到,所以很珍惜。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盼望过年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长大后,嫁了人,成了妻子,妈妈,儿媳,女儿,身份越来越多,在过年时,要操心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想要面面俱到的做好每一个角色都不容易。

1、一到过年,当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人聚集在一起时,我这个大儿媳几乎天天待在厨房各种忙。一日三餐,看起来简单,但很繁琐,既要照顾到大人的口味,又要特意准备小孩子们爱吃的饭菜。

我从儿时坐在那里看电视等吃饭的人,变成了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的人。角色的转变一开始让我是有点不适应的,心里也会犯嘀咕:“谁还不是一个被父母疼爱的宝宝?怎么结婚了就要干这么多活?”

但转念一想:孝敬公婆,处好兄弟妯娌关系,爱护家庭里的孩子们,为家里来的客人做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是我这个儿媳(母亲,嫂子)必须做到的事情。而且大家一年难得聚这么几天,为家人们做几顿饭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以前,我的妈妈也是这样做的,也没见她有过任何怨言啊。

2、自从成家后,初一就要开始发红包,每个小孩子 200,每年红包钱要准备差不多好几大千,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年过完后,一清点孩子收到的红包就会发现,其实我们送出去的红包和孩子收回来的红包差不多。亲人之间互送红包也只是图个热闹和吉利,讨个好彩头罢了,没必要那么在意这个钱数和盈亏,毕竟,这不是一笔交易。

3、拜年的时候总会被长辈们问工作?问买房没?问家庭收入?问孩子成绩?等等一些事情。不经意间就被长辈们拿来和同辈的兄弟姐妹们做了对比。过得不如人意的人多少会有些自卑,因此很反感这样的场合和对话。

但长辈们的问话我们也要平常心对待,因为这只是一种闲话家常,简单的唠嗑而已,长辈们也只是想要了解一下你们的近况,没有任何恶意,所以完全没必要揣测对方的言外之意,或者是对号入座,或者是自我贬低,或者是因此产生异样的情绪。

4、以前没有手机,大家都是围坐在炉火前聊聊天,听大人们天南地北的海侃,内心充满好奇。现在“一机在手知天下。”大家人手一台手机,各自埋头看手机,没人聊天和说话了,气氛也是非常的尴尬。

5、以前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的猪肉腊肠和各种美食,现在是天天吃,而且超市里各种美食也是应有尽有。甚至很多家庭连团圆饭都是酒店承包,不是自己家做的了,失去了那份自己动手的味道。

6、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也是为了确保居民安全,禁止燃放鞭炮烟花,过年的时候少了噼里啪啦的声音,乡村一片寂静,总感觉缺少了一点年味儿。

7、以前过年都是走着去,走着回,每家住上一两天,睡着大通铺,享受着沿途的美景和快乐。现在是车去车回,到亲戚家了没来得及喝口水,把礼物放下就往下一家赶,一天可以把所有亲戚家跑完,就跟走过场一样,完全没有了那种拜年的味道。

8、好不容易过年放几天假,就想着在家里休息几天,结果被父母催着一家一家地赶着拜年,走马观花一日游,客套寒暄之后就是无尽的虚空。接下来的几天,在家短暂的躺平,感觉还没怎么过,假期却完了,又是连夜的车马劳顿,奔赴工作地。

有家的地方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前几天,回老家看望公婆,婆婆跟我说:“你爸(公公)说了,今年把家里收拾干净了,邀你们都回家里来过年,(去年我们和弟弟家都买新房,接公婆在外地过的年)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在自己家里过年才好。”

我 6 岁的儿子仰头问我:“妈妈,是要过年了吗?”“对呀,你喜欢过年吗?”那一刻,我突然想听听儿子对过年的感觉。

“喜欢,妈妈,过年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放烟花了啊?我们还能够一起去看姥姥(我的奶奶,曾经帮我带过孩子,已经去世,我们这里年三十的风俗是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祭奠,去年年三十我带着孩子回去过)我可想姥姥啦。”

原来,在父母的心中,过年,意味着可以见到在外工作的子女们。而对于我的孩子来说,过年可以去看望逝去的亲人。他们的想法其实都很简单朴素,但很动人。

他们的话也给我上了一课,让我认识到:过年就好比一条亲情的纽带,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维系着我们和亲人之间的感情。我们就该心无杂念,回到家和家人聚一聚,放下手机,陪家人聊一聊,无关其他,简简单单。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热

我想,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渴望过年的,每个人都有思乡的情结,每个人都渴望回到故乡,不然不会有一年一次的大迁徙,不会在过年前张罗着置办过年新衣,不会想着要给父母孩子准备什么样的新年礼物,也不会从元旦过后,就开始对“要过年了”心心念念。

最后想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你钱多钱少,父母都不会去埋怨,而你也可以忘记工作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心中其实很期盼过年,就如你我儿时一样。

对于父母家人来说,过年,意味着真正的团团圆圆。

因为现在的大人,大多数都是解放以后出生——新时代长大的主人。

出生在“百废待兴”的年代,由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和看到的大、小环境条件,跟现在都不一样。那些年:平时穿的都是哥或姐穿过时的,补丁重补丁的旧衣服;过年才能穿上全身新衣裳;经济宽裕的家长,给小孩缝套新衣服、买双“马鞍鞘”新胶鞋穿。大多数家小孩,基本都是省吃俭用、节衣省食,度过的童年、少年、青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喜欢“过年,”都盼早点“过年,”更希望天天都“过年!”有好的吃又穿得好,走亲窜戚时或有“拜年”钱。没当家不知天高地厚,天塌下来有人顶!不知当家有多苦?特别是:那时侯子女多的家长,最怕过年!因为没计划生育,多数都生有 5~6 个。一家大小买穿的、吃的、用的年货,经过老的精心筹备,反复盘算,也只能勉强过回像样年。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热

现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城乡差别缩小,居住环境改变,“天天都像在过年!”那时最想吃的大鱼大肉,现在生怕吃多了,导致三高!以前讲:酒肉饭饱;现在讲:素食最好!

大人不想过年,还有些原因:小时是没当家,现在是自己当家了。移风易俗:传统习俗又被新的生活方式取代了,吃的、玩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了!每年几个黄金周,都像在过年。另外,有多少董事长、总经理、CEO 们,每到过年都外出了休闲去了。过年气份逐渐淡了,所以不想过年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