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问题可以一分为二:1)李世民为何要把皇位传给李治?2)李治并不是懦弱无能,相反他是一位被低估的英明君主,下面会详细论述。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李治呢?
首先,李世民在太子的问题上犯了摇摆的错误。早期的时候,作为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的太子地位非常稳固,无论是皇后还是国舅长孙无忌都支持李承乾。李承乾作为太子,工作也干的不错,李世民外出巡游期间,作为监国,内政也处理的有条不紊。但是李世民比较宠爱长得像他的魏王李泰,要说父亲爱儿子无可厚非。可是李世民忘了自己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李泰作为嫡二子,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是李世民的经历和宠爱给了他暗示。李泰觉得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以嫡二子的身份成为太子,所以他才会笼络群臣,房玄龄、魏征都围在李泰周围,所以引出了储位之争。所以,根本的错误来自李世民,他立了不好的榜样,当李泰出现争储的苗头时,也没有及时制止,终于酿成惨剧。
其次,李承乾脚部受伤后,性格大变,使得储位争夺扩大化。虽然李泰有心争夺太子之位,但李承乾一直干的不错。正常发展下去,李泰其实机会不大,可是命运就是捉弄人。李承乾不知什么原因,摔伤了腿,行动不便。如果天下最强大国家的皇帝是瘸子,哪是什么场面?李承乾开始自抱自弃,经常出现一些乖张的行为。李泰也抓住机会不断表现自己,从而使储位之争扩大化。李世民作为父亲,却没有给李承乾足够的心理安慰,加上长孙皇后此时已经过世,李承乾的心理越发怪异,以至于喜欢上男色。李承乾的变化,让李世民越来越厌恶,终于使得李承乾行险谋反,被李世民识破后,最终被废。
再者,太子被废后,李世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太子之位变得唯一,那就是李治。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那就是自始至终,不应该给李泰愿想。如果李泰不去争储,李承乾的心理负担会小很多,就算腿有点小问题,有怎么样呢?所以,或许是他授意,或许找了个借口,李承乾告李泰图谋储位(是不是很搞笑?),反正李世民以这个借口,把李泰贬出了长安。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两个被逐,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李治。经过这次教训,李世民再也没有动摇过,为他安排了一整套的辅政班底,彻底断了其他王子的念头。
不要相信电视那些关于吴王李恪争储的说法,虽然李世民说过“吴王英武最像我”之类的话,但有着杨氏血统的李恪自始至终就没有机会,关于他参与争储的说法,都是后人强加的。古人对于嫡庶有别是分得很清的,这是礼制,不能随意更改。
最后,长孙无忌的态度很重要。关于托孤,可不能随便指定别人的,万一那人成为王莽和杨坚,怎么办?所以李世民最信任的便是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要想权力平稳过渡,必须要一名信得过的大臣帮助太子或新皇帝,李治和长孙无忌的甥舅关系就尤为重要,也值得信任。当然,李世民还安排了其他人制衡长孙无忌,具体请看我写的头条号文章《帝王之心深似海!李世民两手暗棋,保障帝业传承、皇权稳固》。
总结而言:李世民废太子、逐李泰后,李治就成为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第 2 个问题,李治只是御姐控,却不是懦弱无能的君主。
一方面,李治很腹黑,是玩权术的高术。他登上皇位后,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干掉了李恪,他是默认的,李恪存在始终是个威胁。然后,废王立武,别以为武则天有多大本事,实际上没有李治在背后支持,她根本斗不过长孙无忌。那件事本质是李治想夺回权力,武则天只是抗枪和背锅的人,最终逼死长孙无忌的名声被武则天背了,他只是假惺惺地流了几滴泪。天子永远是最无情的人!
另一方面,李治统治期间,文治武功都不错。内政方面,国泰民安;武功方面,彻底征服了高句丽,打败了西突厥,领土达到最大。
可惜,李治的身体不好,他最看好的儿子李弘也死得早,最终晚年很多政务只能让武则天代理。当他眼睛看不清的时候,终于想到废掉武则天的权力,只不过为时已晚。说白了,他也是一个无情的人,只是他没有武则天那么长寿,最终权力旁落,成就了武则天,让后人以为他懦弱。
有父亲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偏爱,李世民对嫡子嫡女的偏爱在史书上很容易找到,李承乾早早被立为太子,李泰史书记载李世民最溺爱的皇子,李治是第一个有皇帝亲自抚养的皇子。这都是长孙后的缘故。李世民立李治的原因很简单是可以让三嫡子共存,根本没考虑他庶子,庶子造反直接赐死,嫡子造反李世民只是给流放。但李治说李治懦弱无能这就有点过了虽然他比那些明君还差很多,也确实有点软,但能力还是有的,但被他老子和老婆的光芒遮住了,李治前期的能力还是很明显的。有人说李治前期就是长孙的傀儡,长孙制造冤案杀李恪李治也没管,但别要忘了,没多久李治便解决了长孙,在位十余年时间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创造了唐朝疆域最大的时期。之后李治大权旁落是因为他重病不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