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这两年已经取代了。
微信朋友圈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招商圈、营销圈、卖课圈、心灵鸡汤圈、购物圈、炫耀圈了。
6、7 年前,人们没事儿的时候喜欢刷微信朋友圈,那时候朋友圈就是朋友圈,圈里还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发的都还是朋友们的日常各种”晒“——晒旅行、晒美食、晒娃、晒礼物。发的人小心翼翼地数自己收集哪些朋友的”赞“,以此作为衡量与 py 亲疏远近的参考依据;看的人小心翼翼地翻着屏幕,一边暗骂这个人这么爱炫,一边犹豫要不要给他(她)点赞。
后来,有人发现朋友圈也可以卖货。于是乎,出现了”** 年前,你没有抓住股市;** 年前,你没有抓住淘宝;** 年前,你没有抓住房地产,现在,你还不抓住微商——这一唯一能够翻身的机遇吗?“,这样振奋人心的口号很熟悉吧。我们的朋友圈很快被各种微商攻占。
再加上你通讯录里的各类营销人员利用微信朋友圈各种兜售,你会发现,朋友圈已经没有几个朋友了,这样的朋友圈已经成了鸡肋,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已经消失了,久而久之,你也觉得这是一块是否之地,赶紧逃离。
但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习惯随着一块小小的屏幕发生了很多改变,朋友圈不刷了,那么流量自然就来到了其他平台了。
微头条有可能取代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井水不犯河水。
微头条是开放式的社交平台,背后有今日头条加持,旁边有抖音助力,还有头条号帮衬,如今跃跃欲试,想和微博掰掰手腕。
互联网产品的特点,是唯一性,赢家通吃,第一名生存,第二名以后通通死。还记得很多年前的腾讯微博吗?砸了很多钱与新浪微博斗,最终失败退出。
如今微头条又要和新浪微博 PK 了,我个人由于经营头条号的缘故,每天玩微头条,时间有限,上新浪微博的时间少了。
但目前微头条还是干不过微博,影响力和号召力还是较弱,但发现势头很猛,我相信微头条更有力量。
至于微信朋友圈,那是另外一个领域的平台,封闭性,用户活跃度也在逐年下降,你就问问自己,每天还发几天朋友圈?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发了。
如果今日头条以后要走熟人社交的路线了,我觉得再去考虑不迟。归根结底,微头条和朋友圈都是各自应用上的一个功能分支,是为了承接一部分需求而存在的。那么应用定位的不同,就产生他们在性质上不同,取代一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首先说一下微头条和朋友圈最重要的一个不同: 隐私权的维护。
去年的时候,我曾对朋友圈有个悲观的论断——我认为微信朋友圈不改变产品逻辑的话将会对微信整个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因为朋友圈广告太多,并且不存在内容管控,基本上是想发什么发什么。这一点跟微头条是一个巨大的不同之处。
实际上微信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但它为什么不像头条一样引入人工智能,来解决内容审核和一定的分类呢? 因为微信要建立“不侵犯隐私权”的形象。
正因为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发东西,内容不会被审核,微信朋友圈才成为人们最习惯使用的社交工具之一。
当然,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水平的今天,隐私权基本上早就不存在,而公共资讯领域是需要对进入的每一个声音加以审核的,这并不是为了触及每个用户的隐私权,而是为了保护所有其他用户以及平台的切身利益。
所以对于朋友圈这种私域来讲,没有必要审核内容,所以也就造成了失控的状态,广告已经在朋友圈成为了牛皮藓。而且我相信这也已经成为微信生态的一个缺点。
现在的情况可能就是, 无论是私域流量还是公共流量池,现在都需要人工智能的介入,利用数据来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所以如果微信朋友圈很可能将被自己搞死,然后一个同样基于熟人社交的新的兼顾私域流量和公共领域流量的朋友圈产品再次诞生。但未必是微头条。
您说呢?
微头条不会取代微信的朋友圈,虽然两者的形式相似,但本质和基因是完全不同的。
今日头条主张的是“信息创造价值”,不论是微头条、图文还是问答,头条始终都在围绕着这个核心价值进行内容评判和筛选。所谓的“信息创造价值”更强调你发布的内容要有信息增量,而不是单纯的情感宣泄或生活实录,内容是要能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的。
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起初只是用于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朋友圈的开设,也只是朋友之间相互对彼此生活状况的了解。所以,朋友圈一开始的风格就是展现个人生活、心情、情感等。随着微信的社交功能从朋友逐渐扩大到陌生人,或同事关系、客户关系等之后,逐渐出现朋友圈营销的现象,比如带货文案、硬广等。
从发布内容角度看,微头条和朋友圈所倡导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为什么你用发朋友圈的方式发微头条,得不到推荐量的原因。相反,在朋友圈真实生活的内容往往会更受到欢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