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非常罕见”的对伊朗发出了警告。警告伊朗不要在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问题上“鲁莽行事”。
据环球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网 20 日的报道,针对伊朗外长扎里夫有关伊朗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言论,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警告伊朗政府不要采取“鲁莽的举措”。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力挺”伊朗与美国“缠斗”的。不管是在“伊核协议”问题上,还是在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问题上,俄罗斯都是伊朗的坚定支持者。然而,俄罗斯现在却非常罕见的对伊朗发出了警告。这只能说明事态的严重!
俄罗斯之所以对伊朗发出警告,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伊朗“超越底线”,从而引发“严重后果”。二是担心这种“严重后果”会损害俄罗斯的利益。这个“底线”就是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后果”就是给了美国及西方国家武力打击伊朗的“借口”。一旦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伊朗动武,因为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缘故,俄罗斯自然也无法再“名正言顺”的支持伊朗。那样的话,俄罗斯可能就会失去伊朗这个与美国博弈的“前沿阵地”。自然不符合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利益。
去年 10 月份以来,美国和伊朗在伊拉克争夺影响力的“博弈”逐渐公开和明朗化。从去年 10 月份开始,伊拉克连续出现了多起大规模的“反伊朗”示威抗议活动。伊朗人认为是美国在背后“操纵”。因此,伊朗也进行了反击。于是,就出现了伊拉克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组织袭击美国基地和围攻美国大使馆等事件。于是,在美伊之间“有来有往”的“报复和反报复”中,逐渐将博弈推向了“高潮”。
去年 12 月 31 日,亲伊朗的伊拉克民众对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围攻,导致美国下定了“早已想做而一直犹豫”的“刺杀”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将军的决心。1 月 3 日,美国依靠情报, 定点, 无人机的“精致组合”体系,“定点清除”伊朗军方的实权派人物苏莱曼尼将军。这一事件将美国和伊朗的博弈推向了既“跌宕起伏”又“意外不断”的巅峰。导致局势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反转”变化。
针对美国对苏莱曼尼将军的“刺杀”行动,伊朗国内是群情激奋。不管是出于安抚伊朗国内民众情绪的目的,还是维护伊朗在国际社会上的尊严需要,伊朗对美国的报复都势在必行。于是,1 月 8 日凌晨,伊朗从本土对美国在伊拉克的两处军事基地发动了导弹袭击。但是,由于美国认为伊朗的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人员伤亡问题有争议),所以,美国未再进行报复。现在看来,美国之所以未报复,很可能是有“深意”。一是观察国际社会的反应,二是故意制造紧张气氛,“静待”伊朗“出错”。果不其然,伊朗“出错了”。
伊朗在“势在必行”的思想指导下,报复性的袭击了美军基地。然而,由于担心美国的“反报复”,伊朗也将自己置于了“草木皆兵”的紧张气氛之中。在袭击美军基地后,由于紧张,误击了乌克兰的一架波音 737-800 客机,导致机上 176 人全部丧生。加之伊朗国内“特殊”的机制造成的革命卫队和政府之间的“非属性”,在“扯皮”情况下,伊朗政府三天后才承认“误击”了客机。后果就是本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一副好牌被打得“稀巴烂”。
伊朗“误击”事件发生且“迟于承认”后,带来了三个后果。一是国际社会对伊朗政府的行为和做法颇有微词。二是伊朗自己国内的民众也进行了反对伊朗政府的抗议活动。三是与美国的博弈态势被“反转”。然而,在这种“内忧外患”中,伊朗的应对方式亦有“不明智”之嫌。可能是出于提振国内“士气”,进而稳定国内局势的目的。伊朗政府做出了“不再遵守伊核协议部分承诺”的决定。然而,这却导致了一直声称继续维持“伊核协议”的英, 法, 德三国的“反感”,为此,这三个国家发表了一份可能“启动伊核协议争端机制”的声明。
2015 年 7 月,经过多轮艰苦谈判,联合国五常以及代表欧盟的德国与伊朗签署了《伊朗核协议》,并于同年 7 月 20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由于怀疑伊朗违反伊核协议,以及不符合美国的要求,美国政府于 2018 年 5 月 8 日退出了《伊朗核协议》。不过,尽管美国退出了,但中, 俄, 英, 法, 德这几个“伊核协议”相关方却一直是在力挺“伊朗核协议”的。然而,由于伊朗为报复美国而宣布“不履行部分协议条款”,导致局势出现了变化。本月 14 日,英, 法, 德三国发表联合声明,欲启动伊核协议的“争端机制”。使伊朗不得不“慎重”的选择。
面对欧盟三国的启动争端机制声明,伊朗在没有和俄罗斯等友好国家“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发表了“欲”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言论,使俄罗斯非常的“为难”。根据伊朗伊斯兰通讯社的报道,1 月 20 日,伊朗外长扎里夫发表谈话说:“如果欧洲人继续它们的不当行为,或者把制裁伊朗的文件递交安理会的话,我们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伊朗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一种博弈策略。但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是一道“红线”。如果一旦“任性”的越过了!即便是俄罗斯,它也没有理由再力挺伊朗。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 1968 年签署的一项旨在防止核武器和核武器技术扩散的“国际公约”,具有“强制性”。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该公约,伊朗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如果伊朗退出了这个“公约”,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尽管俄罗斯和伊朗关系很好,尽管在很多问题上俄罗斯一直都在力挺伊朗。但是,俄罗斯毕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是俄罗斯的义务。所以,俄罗斯不可能无原则的力挺伊朗。再者,假如伊朗拥有核武器的话,也同样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俄罗斯之所以向伊朗发出警告,当然是基于对伊朗的“友好”。因为,如果伊朗一意孤行的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在发展核武器的道路上“走远”的话,必然会遭到美国, 以色列以及英, 法, 德等西方国家的联合打击。这种打击极有可能是“武力”。美国之所以没有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之所以没有直接轰炸伊朗核核设施,英, 法, 德之所以一直在“哄着”伊朗,皆因伊朗一直在核武器开发问题上还没有逾越“底线”,而伊朗一旦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话,也就意味着给了这些国家的“借口和理由”。所以,俄罗斯必须在伊朗没有“跨越”红线之前给伊朗“浇水”清醒一下。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在伊朗外长扎里夫发表了“欲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言论后,俄罗斯方面在 20 日给予了及时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说:“不应该给伊朗核协议的反对者,以及那些现在试图破坏该地区局势稳定的人提供更多的理由来让总体紧张的局势升级。在我看来,这将适得其反。”显然,俄罗斯认为伊朗的做法“不明智”。直白的说,俄罗就是在“好心”的警告伊朗不要“越线”。
试想,假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就会给美国和以色列“口实”,欧盟国家也会因为恐惧伊朗拥核而加入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摧毁行动”。那样的话,战争将不可避免。要知道,尽管伊朗一直都很强硬,尽管伊朗也算是个地区强国。但是,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多年制裁下,特别是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伊朗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已经严重下滑和突出。再者,伊朗虽然也有一些军力,但若与美国, 以色列及英法等先进国家相比,其武器“代差”非常明显,假如战争爆发的话,伊朗是不可能进行有力抵挡的。而战争的起因如果是“核武器”问题引起的话,俄罗斯也不方便在“道义”上力挺伊朗了!如果缺少俄罗斯支持的话,伊朗的失败很可能难以避免。果真如此,俄罗斯也将失去与美国全球博弈的一道“屏障”。所以,俄罗斯的警告意在提醒伊朗要“冷静”。
再者,从俄罗斯自身的国家利益来说,如果伊朗拥有了核武器,未必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因为,核武器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威慑”。而国家间的关系,因其“利益”的属性,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假如国家间的关系出现了变化,那无异于“砸了自己的脚”。所以说,不希望出现新的拥核国际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俄罗斯自然也不例外。而伊朗“误击”乌克兰客机事件,也从侧面说明了伊朗在“高科技军工领域”技术上的缺失和运转规则上的“不完善”。如果拥有核武器的话,会使人“浮想联翩”。所以说,俄罗斯对伊朗的“提醒式”警告是有深意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将俄罗斯努力挽救《伊核协议》续存的政治姿态看作是对伊朗的一种强硬警告,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诚然,俄罗斯已多次表态不希望包括朗在内的相关方破坏这一协议,但俄罗斯同样也强调协议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不单单是伊朗的责任。 伊朗核问题作为长期影中东乃至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主要阵营能够在上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实属不易。很显然,既然可以签署协议,那也就意味着相关各方在此之前已经尽可能的实现了利益均衡。
纵观《伊核协议》的内容,其主旨无非就是最大化阻止伊朗的核能开发项目,积极制伊朗拥核。但很多人也会疑问:达成《伊核协议》对于除伊朗之外的相关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大家应该早就注意到,与伊朗达成这份协议的五个国家均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所以说,关注和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核问题、维持现有的核平衡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既是国际法规定的内容,亦是上述几个国家展示大国影响力、维护本国核优势的必要途径。
比如在面对苏联解体后拥有超大规模核武器储备的乌克兰时,政治立场长期相左的美俄却罕见的达成了一致:他们都坚定支持乌克兰销毁所有核武器。故在伊核问题上,美俄尽管存在分歧,但华盛顿和莫斯科同样也不希望伊朗拥核。 可对于当前的俄罗斯而言,美国单方面退出并阻挠其他相关方履行协议内容,其根本意图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特朗普不仅不想让伊朗拥核,至连常规的弹道导弹研发项目都企图扼杀。而考虑到俄伊在中东等地区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美国棒杀伊朗等于是在间接的削弱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实力。
所以说,俄罗斯担心一旦早伊朗在美国刺激下退出协议的话,一方面势必会增强美国对中东局势走向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遏制俄罗斯重返中东与美国抗衡的战略。而且如果俄罗斯能够力挽狂澜将伊核协议拉回正轨,毫无疑问也会大幅提升俄罗斯的政治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文 / 军武最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