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读大学掏空了家庭,毕业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解决心理问题?”这样的现象想必在农村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农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更为严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就是希望子女能够多读点书,读好书,这样之后进到社会工作,不至于收入低,不至于做很辛苦的活,这是很多农村家庭中父母的想法,所以,宁愿拼尽全力,倾家荡产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多读书,接受高等教育,因为孩子读书,家里的积蓄也是花的差不多了;
但是如果孩子毕业以后,没有自己所预想的,那么不用考虑生计的问题,反而是需要为了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去奔波,读了那么多书,花了那么多钱好像都是白费的?!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心里想法,需要调节一下自己,摆正心态,首先,多读书肯定是没错的,至于难找工作,更何况是一份合适的工作就更难了,要相信水到渠成,不管结果有多坏,千万不要失去相信自己的信心,这样就很糟糕!
网友二:
其实这是一个很残酷的问题。好多家庭都以为供出来一个大学生就能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很多农村父母以为,当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会有好工作,应该是公务员,医生,教师等等光荣的职业。以后是否能过上好日子,是否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倍有面子,就靠家里的这位大学生了,所以,砸锅卖铁也要供出一个大学生。
而对农村出身的学子来说,自己是很明白家里对自己的期望的,等着自己回去长脸,等着自己以后有一分体面的工作,殊不知,哪有这么容易?先不说现在的竞争大不大,作为农村孩子,来到大城市读书,会自然而然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感渐渐的就出来了。我承认作为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必定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肯定是很优异的,但是大学里不是光成绩好就算数的。
当班级里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来自农村的孩子大多害羞,内向,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更没有自信去竞选班干。当看着那些来自城里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孩子在讲台上落落大方的展现自己时,来自农村的孩子眼里只有羡慕,甚至嫉妒。
以后注定自己在班上就是默默无闻的一类,四年毕业后被人很快遗忘的一类。
网友三:
都说寒门出学子,但现实都是,家庭经济不好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读书,往往都是倾尽家中积蓄,还要背上债务,才能够供一个大学生读完四年大学。
农村里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一旦考上,家里人就算是拼了命也要送。因为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在村里来说可以一件很光彩,很荣耀的事情,十里八乡都会知道。父母出门在外脸上都有光。可是送一个孩子读完四年大学真的是太困难了。很多寒门学子,心理大多数都很卑微,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家里。
所以在毕业后都想马上出来工作,挣钱回报父母,以减轻心理的愧疚感。但是因为自己是家里倾尽积蓄供出来的大学生,觉得因为自己父母受了很多苦。在面对一些基层工作,或者薪资不高的工作时,就不愿意去做。这是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网友四:
很多举全家之力供养出来的农村大学生,毕业以后,东闯西撞好像找不来合适的工作。于是,心中倍感失落,看着父母无奈的眼神,和乡亲们冷冷的嘲讽。他们羞愧交加,无地自容。
其实,造成这样的后果,有社会的原因,还有他们本身的实力就不强。文凭不过硬,又没有关系,想找好工作,确实不太容易。然后,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弄得上不上,下不下。但是,这并不是他们消沉下去的借口。
因为父母的内心比他们还要着急。要想走出困境,首先要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不喜欢干的工作硬着头皮也要干,不愿意听的难听话只当耳旁风。先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干着干着,就会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从而减轻思想的压力。请记住: 挣钱多少无所谓,给父母多少钱也无所谓。父母不会计较,更不会打击你的积极性。他们只要看到你照农村俗语说的,在“干正事”,“走正道”他们内心里只会感到欣慰。感到孩子长大懂事了。
网友五: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都会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但对于农村家庭而言,这笔开销就显得更为珍贵了。首先,我们简单做个算术题,以自身为例,大学本科 4 年住校 32000 元,每个月 1000 元,4 年将近 10 万元。这笔支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者,我们分析下产生这样心理的原因,对于本科生而言,大学 4 年差不多花费的 10 万元支出,如果毕业时,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那这 10 万元及大学 4 年的时间是可以慢慢回收的。但很多毕业即失业,社会遍及大学生,那这时间和金钱又应该怎样算,尤其是当未上大学的同龄人在外打工同样的 4 年赚到相应的钱时,许多人开始渐渐觉得上不上大学没必要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大学生活是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期,在步入社会时,给你的一个缓冲,怎样学会与人相处,大学的生活是潜移默化的提升你个人素养,很多大学生毕业了会说,大学里我什么都没学到,学到的东西什么也没用上,只是你没发觉而已
网友六:
毕业找不到工作,归咎 2 个方面。第一,大家从小学到高中,这一段的课业已让学生很负累了,一步入大学就彻底放松了,在学校学不到所学知识,这需要学校的把控,虽然大学都是成人,但从小在学校长大的学生,心智还不足以用成年人来评判,仍需学校指引。
第二,大学生普遍的眼高手低,不愿从底层做起,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需要大学生转变自己的心态,眼可以高,但手不能低。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毕业了,首先需要找个工作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而不再是依靠父母,在此基础上考虑赚钱减轻家人负担。
原因很多,包括专业,学校,个人实际情况。但我想说很宏观的原因。
1 是中国经济阶段和模式,我们处于一个还没有到靠创新,靠知识来大力发展社会的阶段,那么知识和学历在社会用途没有那么大,直接说就是学历不值钱。除非你是高精尖人才。
企业,公司是需要大学生主要舞台,但企业公司普遍是低端加工劳动密集性多,华为这种知识创新公司太少,所以在今天一个优秀本科生收入,可能比不过卖菜的,送快递的,摆地摊的。所以现在提出来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低端重复粗旷,向新动能,创新,网络发展,但很难,而且需要一个过程。
2 中国社会人情世故太强,学历高的人,情商不见得高,导致了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得不到应有的位置和待遇,比如金融这种高收入行业,国外都是金融高材生,国内都是有关系的能说会道得大妈。
3 大学教育没有跟上社会进步的发展。
我说的上面三点是大宏观的原因,我们个人目前改变不了。上大学不只是为了收入,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只要你足够优秀,认真工作,总会有改变,心态要好,不要有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的心里了。比如房子,可能很多时候不是工资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