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应该说的是杂号将军吧?
两汉时期将军分为两类,既“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
重号将军位高于杂号将军,为皇帝的最高武官。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朝廷固定编制的重号将军常设的与不常设的就那么几个,分别是: 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以及后来的四征、四镇、四平等将军。而杂号将军的明目那可就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的始设到南北朝的盛行再到唐代的没落,前后有四五百个名号。这些个在将军之前冠以名号的将军统称为杂号将军,他们之间也并无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只是向大家证明某某某是将军罢了。
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并无品级。对照同期曹魏政权的“九品中正制”,杂号将军属于第五个等级。
说完了什么是杂号将军之后,我们言归正转。
《三国志》、《云别传》等史籍均记载,赵云生平只授过两次杂号将军,分别是长坂坡一战后的“牙门将军”和益州之战后的“翊军将军”。
虽然从史籍上来看,杂号将军之间高低之分,但是从赵云担任这两个将军的过程来看,牙门将军的名头应该是不如翊军将军响亮的。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赵云的杂号将军开始逐一分析,赵云为什么只被刘备封了个杂号将军。
首先是牙门将军
赵云在被刘备提为牙门将军之前,一直担任刘备的骑兵长。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前,刘备一会徐州、一会小沛、一会樊城的,让人打的东奔西窜,手里的兵马少的可怜。而赵云却为刘备管理着为数不多却异常珍贵的骑兵部队,并且伴随刘备左右,掌握刘备亲军,可见刘备是对赵云十分信任的,并不是因为赵云是刘备集团的边缘人物才被封了个杂号将军。我分析,这个时期刘备封赵云牙门将军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此时的刘备集团规模有限;
虽然刘备之前因为平叛黄巾军和四处宣扬自己是帝族后裔而混了个一官半职,然而,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自己实力不济即使皇帝自己又如何呢?他没有固定的势力范围,即使有过也没守得住。手下的能人武将也是死的死走的走,留在身边的也只是对他忠心耿耿的那几个人。除了关羽之前被汉室授了个汉寿亭侯的爵位外,最早跟着刘备的张飞也没在他这里得到多么体面的职位和地位。因为,就这么几个人,没有必要分个三六九等,大家能有个地盘安身就不错了。毕竟,自己也只是被朝廷虚封了个左将军的头衔而已。
这个时候的刘备笼络武将靠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兄弟情义和所谓的匡扶汉室的理想抱负。
二、刘备其实没有授封更高官职的权力;
之前我们提到过,杂号将军也是将军,只是低于重号将军的将军。从法理上来说,刘备的左将军也只是重号将军之中靠后的职位。而刘备一直以自己是汉朝皇室自居,也给世人以忠于汉室、恢复汉室制度的形象。所以,刘备不可能加封属下更高的官职。
这个时候的刘备由于实力不济依附于刘表,再加上得罪了曹操,自己的官衔都是有名无实,加封更高官职给手下起码得上书朝廷,这从事实上否定了刘备可以封赵云更高官衔的可能。
然而长坂坡一役,赵云为刘备保住了儿子,立下了不世之功。刘备这个时候不出来表示表示也说不过去,除了摔个孩子也只能给个杂号将军的名头了,而且是自己亲自创立的杂号名头,毕竟他穷的也只能给出这些了。也可以说,对于赵云来说,除了自己多了个牙门将军这个名号之外,他与之前没什么区别,还是掌管着刘备的亲军,负责着刘备的安全。
再来看看翊军将军
公元 211 年,刘备领兵三万入益州。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旧部留守荆州,并任赵云为留营司马(这也是刘备首创的官职),管理整个荆州的军事并兼管刘备的内事(就是看着他的老婆孩子)。可以说,这个时候,赵云在刘备心中的重要性是高于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因为封建社会,帝王的家事是绝对不会给信不过的人管理的。
刘备得了益州之后,认命赵云为翊军将军。这也是刘备为赵云创立的将军名号。然而,完全用分析牙门将军的观点来论证为什么授予赵云翊军将军这个称号显然有些不合适了。
刘备这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奠定了三分天下而有其一的基础。那个动乱年代,纲常已乱,随着刘备势力的稳固以及扩大,如果还是恪守汉朝章法显然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了。否则,一大堆文臣武将跟着刘备拼死拼活还是连个像样的职位都没有显然是留不住人的。所以,刘备在益州站住脚后,封了不少人的官职。
这一时期的刘备,在对外扩张的途中,起初并没有带上关羽张飞等旧部,而是领着黄忠、魏延等后归附的武将。如果说留下一员大将协助赵云守荆州就可以的话那就没必要把两个人都留下,而随军军师刘备也是选择了庞统而非诸葛亮。显然,这个时候的刘备集团内部就已经出现了旧派与新派的集团。相对于领导者来说,急于表现的新人在这个时候更有利于自己的扩张之路,而从一开始就跟着自己的两兄弟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好掌控,所以刘备选择了黄忠、魏延等人。而进军策略上,刘备也是选择了听从庞统、法正而非诸葛亮。如果战事不出现焦灼状态诸葛亮、张飞、赵云或者也不能去驰援刘备,守着荆州的也可能不是关羽了。
这个时候的赵云先是替刘备看守荆州兼管家事,后又带兵出征为刘备取得益州立下汗马功劳。取得益州后,刘备论功行赏,封赵云为翊军将军可谓实至名归。毕竟这个时候诸葛亮也只是授封了个军师将军的杂号将军。而且,按同时期的曹魏政权的“九品中正制”,军师将军是正六品的官职,在当时的蜀汉政权里很有可能在品级上是低于赵云的翊军将军的。所以,这个时候封翊军将军这个名号是对赵云贡献的肯定。
至于为什么直至刘备死,赵云一直都是担任翊军将军这个杂号将军,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赵云在担任翊军将军的同时,也兼任着中护军之职,这个职位统领着刘备的中军同时还肩负着考核军官的责任。
按《历代兵制》中记载,蜀汉军制大体分为五部分。既,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而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记载,刘备集团的主要将领关羽封前将军、张飞封右将军、马超封左将军,这三人都有假节的权力。关羽、张飞在刘备创业的时代就分领着刘备有限的军力,也就是后来的前军和右军。马超本就是军阀有自己的部队,加入蜀汉后也领一军也就是左军。赵云为翊军将军领中护军,一直长期统领中军随刘备出征,入蜀的时候他统领的也是荆州刘备的中军,也就是说这四人都是一军的主将。而黄忠从始至终要么随刘备出征,要么就是在汉水之战中与赵云一同出征,虽然贵为后将军,但是还要在赵云的授权下才能领兵出战,可见在中军中赵云实际地位要高于黄忠。所以,如果说有五虎上将一说,其实实际蜀汉也只有四军。黄忠的后将军可能有名无实,更多的是刘备中军帐前听命的大将。枪杆子决定地位,黄忠虽然职位明面上高,但是实际地位可能是不如赵云的。
所以,我们首先排除赵云从官职上来看就不受刘备重用这一说法。
二、作为统治者,特别是开国之君,知人善用是最基本的能力。
既然刘备放心把中军和考核军官的重任交给赵云就证明赵云是蜀汉政权绝对的核心,是刘备的内臣。而总结前朝之鉴是每个王朝开国之初都要首先总结的事情,授予内臣太高的地位必定会威胁到皇权。刘备在世或者赵云活着可能不会出现问题,而刘备和赵云死后,后任者难免不会出问题。曹魏政权的司马师担任着与赵云相似职能的中领军把持着朝政,使得曹魏的天下实际已经归了司马家就是离当时最近的证明。所以,不能授以内臣太高的位置是后来统治者最基本的共识。
三、从赵云的经历来看,赵云确实在政治上没有野心。
赵云自从跟随刘备之后,先是保护刘备四处奔逃、又在长坂坡一役为刘备保住了刘禅、后又攻取桂阳并兼领太守镇守一方、又在关羽之前掌管荆州军事解决后顾之忧、后又领军取江阳、犍为等郡进兵成都南面完成对成都的合围,可以说对蜀汉的功劳不亚于关羽、张飞二人。在那个年代纵然有门第的考虑也不可能只给赵云一个杂号将军,否则赵云早带人反投外敌了。除非赵云真的没有政治野心,有的只是对刘备、对收复汉朝失地的报复,这也是刘备最需要的,所以让他一直负责保卫自己的任务。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为什么赵云在刘备死时都是杂号将军的看法。
不能否认,演义里有对赵云这个人有夸大的描绘。也不是所有的史籍都明确的记载了刘备对赵云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所以,我们便不能果断的因为一些蛛丝马迹就判定一个杂号将军就不会被受重用。因为没有哪个统治者会把自己的后背面对一个不被自己信任的人。毕竟,官位、职能、爵位不能绝对的一概而论。
看刘备封赵云的军职是不是杂牌将军得先了解一下汉朝军职。汉朝的军职分为六等第一等是大将军,大司马。这两种军职是汉朝时期军人武将们的最高级别了!如卫青就是大将军!
第二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是主要对外征战任命的军职如霍去病!霍去病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封号的。车骑将军的地位在骠骑将军之下,卫将军之上,主要任务是平息叛乱。内部有战事时则拜将出征,打完仗后自动免职,没有战事时一般无人担任“车骑将军”。车骑将军这个封号一直延续到唐朝中后期。卫将军一般由皇帝最亲信的武将担任,地位在三公以下,九卿以上,主要负责拱卫京师,是防卫部队的最高统帅。
第三等: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四征将军成为常设职位,并改名叫做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蜀汉刘备的四方将军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
第四等:中护军、武卫将军、中郎将。三国时期的赵云,就是第四等武将里面的“中护军”。“中护军”、“武卫将军”、“中郎将”的职责、地位类似,都是负责统领禁军,保护皇宫安全。汉朝时的“中护军”还负责考校武将武艺,任命下级武将等。所以说,赵云还是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他并不是一个杂号将军。
第五等:奋威将军、扬武将军、虎威将军、立义将军等
第六等:牙门将、偏将军、裨将军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武将封号的六个级别,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处于第四等中护军,他主要负责统领禁军,任命、考核下级武将。虽然赵云的地位没有刘备“前后左右”四位武将的级别高,但他并不是一个杂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