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了生活的。生活拮据,可能温饱都成问题,自己种点菜拿出来卖换点收入可以勉强维持生活。
二,为了零花钱的。生活有儿女照应,也是自己种的菜拿出来卖给自己换点零花钱。
三,怕孤独,图个乐。不为生活所困,单纯为了图个乐。老年人摆摆摊,和旁边同样摆摊的老头老阿姨可以一整天没事说说话。平时闷在家里哪有人聊,而且是那么多同龄老头老太太。现在都是各自盖楼各自住的也难得有那么多老人可以说话。我就经常看到摆摊的老阿姨旁边总有几个别的阿姨,不是买菜的,就是在旁边跟着一起说话聊天而已。老人也是有自己的生活和乐趣的,挺有意思。
四,专门做这个的,卖菜一辈子了,一辈子的活而了不愿意放下,也没有什么别的技能,也可以挣钱(同二),打发时间(同三)。何乐不为。
其实老人卖菜基本都是实在人,社会进步太快他们却被动落下了,他们没有别的技能,也没有多余的别的收入(农村基本无社保养老)挣得也不多,可以多光顾下他们的小摊(特别上面第一类卖菜老人)。多一些理解,让他们可以挣点小钱。反正我们到哪儿也都是个买,但是对于他们却是大不一样的。
这种现象不奇怪,不仅是六七十多数的老人摆摊卖菜,就是有上八十多岁的个别高龄老人家,哪怕是拄起拐杖背着背篓,里面装些蔬菜,鸡鸭鹅蛋,或者一两只鸡,有的还背梱叶子烟到市场上来卖。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老人身体还比较硬朗,但儿孙们基本上就不在身边,有的在外念书,有的是在外打工,当然也有的属孤寡老人。他们为了找些零花钱,使家里开支更加宽松点,自己用更加方便一些,同时有的也是想给后辈们减轻一些经济负担。
我如果是上市场上去买菜,首先是要去关顾这些老人,他们的价格灵活又比较合理,同时对一般的老人家来说,曾受过一些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和毛泽东思想思的教育,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讲良心。所以我喜欢和他们打交道有时和他们聊聊天,更喜欢买他们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吃得放心。
不请自来!
笔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每次去乡镇农贸市场买菜,在市场门口摆摊卖各种农付产品的人几乎都是老年人!也正因为他们是老年人,在买完疏菜后,掏出手机扫码支付时,还经常遇到尴尬的事情,因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不会使用智能机,更不知道如何使用收钱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去别的地方换现金来付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有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摆摊卖疏菜呢?我想无非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年轻人生活压力山大,为了生活都拼命奔波,背井离乡在外漂泊,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
而一方面老人们节俭惯了,为了贴补家用,所以他们不辞辛劳地仍然在种田种菜!而自家种植的蔬菜又吃不完,扔了又非常可惜,于是老人们都会把吃不完的疏菜,担到集市上去摆摊售卖。
二,子女不孝!
古语说的好:人上一百五颜六色。相信绝大多数的子女都特别的孝顺父母!不养儿不知报娘恩吗!
但是,人世间绝对还有着一批不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的人!
以致于父母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农民又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受到当时特定条件的影响,错过了缴纳养老保险的机会,到老了也就没有养老金可领!再加上儿女的不孝顺,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种些疏菜,摆摊卖掉后换些零钱来维持生计……!
在每年的江苏南京湖熟菊花展期间,在会展中心的外边的河堤上,附近农民们不知道在谁的带领下,纷纷把自家的农产品瓜果蔬菜,都担到会展中心外面摆摊售卖,几年下来,早已经形成了一个临时的农付产品售卖中心,只见那些开着私家车的赏花者们,整担整担的购买着,农民自产自销的绿色蔬菜?!
真的应了那句话,行业带动了市场,市场激发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就算已经六七十岁了,他们依然不肯向生活低头,顽强地拼搏着……!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生存。
不只是农村的集市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摆摊卖菜,城里的集市同样有老人摆摊卖菜。
我一般只要是赶集卖菜,就喜欢找老头老太太们。他们卖的菜品种少,数量也少,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一点,供自己吃,如果有富余,就带到集市上去卖,换几个零花钱。
有次想买大葱,转便了整个集市,大葱有卖一块的,有卖两块的,最后我买了一位大爷两块五的,原因是大爷种的葱,葱白很长,与市场上的大葱比较,大爷的葱白有其它大葱的两倍多。
事实证明,大爷的大葱无论怎样做,都比其它大葱好吃。
封市场前,在一个集市上买了一位阿姨四斤西红柿。西红柿是她家院子里种的,自己吃不了,拿到集市上卖的。
说实话,阿姨的柿子卖相很不好,大小不一 有些上边还有斑点,一看就知道是自然成熟的柿子,而且水肥有些不足。
虽然阿姨的柿子比菜贩子卖的柿子贵五毛钱,甚至一块钱,但是我还是选择了买阿姨的柿子。
自然成熟的柿子不管是炒鸡蛋,还是烧汤,都有柿子的味道。
因为市场关闭了,前天在超市买了几根大葱几个西红柿。做出来的菜,吃不出大葱和西红柿的味道。
所以,去集市买菜,遇到农村老人在卖菜,最好选择买他们的菜,一方面帮老人赚钱,另一方面还能买到原始种植方法种出来的有机蔬菜,吃了对你的健康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