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1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当过乞丐要过饭,做过和尚四处流浪,朱元璋从卑贱如土的一介草根到后来的黄袍加身,成为千古一帝,他必然是有过人的胆智跟手段的。

朱元璋得了天下以后,对曾经的那帮老兄弟们大开杀戒,死了人着实不少,光大将军蓝玉案,被牵连诛杀之人就多达 15000 人。

一般人看来这实在是太忘恩负义,太冷酷无情了,但是对于帝王来说,为了江山的稳固,这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那么那些被朱元璋屠戮之人为何不背水一战反了朱元璋呢,为什么要乖乖的引颈受戮呢?

自古以来,皇帝得了天下以后反过头来诛杀功臣的事不在少数,最为人们所不平的莫过于刘邦跟韩信了。后世很多的人都为韩信鸣不平,痛骂刘邦小人,赖皮。

韩信为刘家鞠躬尽瘁,南征北战,可以说没有韩信刘邦早就被项羽给收拾了。至于张良,萧何之辈那是太平盛世了治理国家,理政尚可,两军对垒之中运筹帷幄那还差点气候。

韩信为刘邦打下了天下以后,被人诬告谋反,刘邦便顺水推舟示意吕后杀了韩信。这样的一个军事天才就这样死在了一群女人的手中,而且还惨遭灭族,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对于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这一事,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我认为韩信是没有谋反的。我也看过一些史书所记载之事,多有含糊不清,逻辑混乱之处,可见韩信谋反一事不足为信,在此就不多做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史记》等。

其实不管韩信造不造反,刘邦都是一定要杀他的,因为帝王自古以来最忌讳的就是做臣子的功高震主。且韩信这个人在军中威望很高,人又十分聪明,这样的人如果留着的话对自己的江山始终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为了江山的稳固刘邦无论如何都是一定会杀了韩信的,

刘邦杀韩信是出于守住江山的考虑,朱元璋杀功臣也跟这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保住自己打下的江山而已。

不过跟朱元璋相比较,刘邦还算是比较仁慈的了,据说朱元璋所诛杀的功臣一共有数百人,就连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因为被人诬告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给关了起来,一直囚禁至死。

可以说当初跟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个老兄弟几乎都被朱元璋给杀干净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 “明初四大案”了,即“胡蓝之狱(胡惟庸案跟蓝玉案 )”“空印案”跟“郭桓案”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1393 年大将军蓝玉案爆发,史称为“蓝玉案”,蓝玉是明初洪武后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多次领兵围剿元朝残余势力,为朱元璋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蓝玉还是朱元璋得力干将常遇春的妻弟,因为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蓝玉也成了太子妃舅父。

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又多次带领大军出征,屡立战功,朱元璋对蓝玉更加的倚重了。结果没想到蓝玉因为仗着自己广受恩宠开始变得肆意骄横,不仅私下里养了很多的奴才,义子,而且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霸占百姓农田,致使百姓怨声载道。

在一次北征南返时,因为守门的官吏没能及时开门迎接,蓝玉大发雷霆,一怒之下竟然纵兵毁关,破城而入,完全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朱元璋知道了此事以后,非常的生气。不仅如此,蓝玉还与元主的妃子有染,结果元妃羞愤自尽。

朱元璋为此问责于蓝玉,但念其所立诸多功劳的份上,便也没有再多作重罚。将本要封为蓝玉的梁国公的凉字改成了“凉”字,还派人将这些过失都刻在了世袭的凭证之上,希望以此来警示蓝玉让他痛改前非,好为国效力。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奈何这个蓝玉这时侯已然是狂妄过头了,谁都不放在眼里了,朱元璋也不例外。在一次宫中酒宴上口出狂言,大放厥词,言语之中皆是对朱元璋不满之意。

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其实就已经起了诛杀蓝玉之心了,因为朱元璋向来就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这人如此侮辱于他,他能轻易的饶了他吗?此时的朱元璋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与借口,好名正言顺的除了这个二愣子。

时机说来就来,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锦衣卫指挥史蒋不瓛告发蓝玉谋反(不排除是朱元璋授意锦衣卫),于是将蓝玉给下了大狱,并且抓了一大批蓝玉的同党。最后朱元璋将蓝玉剥皮实草,满门抄斩,传示各地。并且夷灭三族,此事牵连甚广,上直公侯伯下到文武百官, 最后被杀者竟有 15000 多人。

此后朱元璋为了告诫群臣让他们不敢再生反叛之心还发布了诏书,名为《逆臣录》,史称“蓝玉案”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郭桓案”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 年,与蓝玉的谋反罪不同,这是一起官吏贪污案件。 时任户部侍郎的郭桓等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徇私舞弊,私吞赋税,盗卖官粮,中饱私囊,其一行人贪污的粮食共计约 2400 多万石。

后被人发现检举揭发,因为其涉案的金额过于巨大,民间影响极为恶劣,为此朱元璋决定重罚过桓等人,并借机决定对全国范围内实行大扫荡以整治官吏的贪污之风。

这一次又是牵连之人甚广,除了郭桓以外,还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以死刑。为了追剿脏粮的去处牵扯到了全国各地的地主大户,结果遭到朝廷抄家灭门的不计其数,此举激起了地主们的反抗,对朱元璋怨恨颇深。

无奈之下朱元璋为了平息民怨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给处死,因为此案死者众多,牵连甚广,所以也被列为“明初四大案之一”史称“郭桓案”。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至于为什么这些人在被朱元璋诛杀时没有起兵造反,无法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则是根本就没有兵马,何来的起兵造反?

朱元璋从流落街头到加入义军,一直到后来打下大明江山,朱元璋一直都是跟大明的军队打成一团的。很多重大的战役朱元璋都是在军营里见证过的,不像其他的一些帝王,自己遥坐帝王座,将军领兵阵前杀。所以可以说明初的军队都是朱元璋一手带起来的,这就使得朱元璋在军队中的威望极高,士兵们也都愿意效忠朱元璋。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至于那些将军们,他们一声令下将士们便挥戈所向那是因为皇帝是朱元璋,他们是朱元璋手下的将军,是为朱元璋办事的。但是如果将军们要反朱元璋,那不好意思,士兵们多半是不会听你的,甚至一拥而上杀了你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也是朱元璋非常厉害的一点,深得军中将士的爱戴,自古以来军士们都是只认虎符,不识来人,但是在朱元璋这则行不通。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第二则是朱元璋出于市井,深知民间百姓的疾苦,所以他轻徭薄赋,励精图治,法制严明。无论是贪赃枉法的恶吏还是横行乡里的土匪强盗,抓到了以后必然都会处以最严厉的刑罚,长此以往,导致明初的官僚风气与社会治安一片大好。

在这样一个百姓生活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最讨厌的就是打仗了,自古以来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乱世之中南征北战那是没有办法,但是在一个太平盛世你如果想要造反那必然是不得人心的,所以自然也没有什么大的可能性能够成功。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第三则是朱元璋本人的个人魅力,别看朱元璋出身市井,平时也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样子,但是朱元璋毕竟是从杀戮跟鲜血之中走到了皇位之上的。他性格爱猜疑,心狠手辣,可以说是冷酷无情,任何得罪了他或者是威胁到他的人,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那些了解朱元璋的臣子们一般都因为惧怕于朱元璋,根本就不敢对他有所忤逆。更不要说是起兵造反了,他们没有这个胆,所以最后只能惨死在朱元璋的利刃之下了。

朱元璋的能力和实力,手下的人不是不清楚,不然也轮不到朱元璋来做老大。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开局一个碗,从底层一步一步起来的,在朱元璋的指挥下,打得以弱胜强的战争不在少数,文臣武将掂量一下,即使对抗,赢得胜算也很小。

被朱元璋干掉的手握实权的功勋大臣,那一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人如果有一线生机肯定会反抗,只有绝望才会放弃反抗,恰恰在朱元璋面前,不得不做待宰的羔羊。

《大明律》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明律的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防止臣下结党削弱君主集中的专制制度,通过明初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据资料记载被朱元璋屠戮的功臣从大到小竟不下十余万,这种威慑作用下,官员们也都不是傻子,哪里敢在犯上叛逆。

锦衣卫的设立,威慑百官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兼管刑狱、侦察、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商量谋反的事。而且只要他们有什么风吹草动,朱元璋就会毫不犹豫地动手。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废除丞相废除、大都督府,牢牢掌握军政。

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制的同时,也废除了统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代之以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使都督府在保留最高统军机构地位的同时,丧失了统帅所有军队的权利,武官黜陟权与调兵权,但是五军都督督始终听命于皇帝。

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棣不敢造反

都督府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逢有战事,由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兵部发布调令,都督府长官奉命出征。经此改革,朱元璋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没有兵权,没有足够的行政权利,又被监视,在“四大案”的影响下,就算谋反既没有实力,更没有魄力,而且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谁都不会拿鸡蛋撞石头,在朱元璋的铁血手腕下,毫无还手之力。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