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当面指责对不对呢

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这位家长您好,关于孩子犯错要不要当面纠正,我个人认为必须要及时当面纠正,那么为什么要及时纠正呢?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为何?

当一个孩子刚刚会说话,初为人母的我们听到孩子的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时,甭提心中有多喜悦,比吃了蜜都甜,幸福感爆棚,不能够形容那种心情。可当听到孩子第一次骂出脏话,那稚嫩的小声音,很多家长先是一愣,然后不以为然的大笑,咿呀学语的小孩童也莫名的跟着父母乐呵呵,父母觉得真逗,不当回事,觉得孩子小,长大了就好了,这不算什么错事,是啊,这些比起未来的烧杀抢掠真不算什么,可哪一次大错,不是从小错误开始的呢?当有一天你的孩子指着鼻子和你骂骂咧咧时,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时,你说东他总是往西时,你气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时,觉得自己这孩子怎么这么气人,你可曾想过小时候的一句脏话会给他的成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吗!这就是不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对将来的成长带来的后果。

我们再举例说说不及时当面纠正孩子的错误,带来的恶果吧。邻居张阿姨勤劳简谱一辈子,可是背地里邻居们都说张阿姨家有个败家子,恶魔!张阿姨家的孩子从小就爱欺负邻居家的小朋友,每次被打的小朋友来家里理论时,张阿姨都说孩子小,又没打坏,不理睬,并没及时批评儿子,甚至打一顿,可他的孩子初中时,有一天和班级里的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拿刀把同学给扎伤,当时他自己看到血了,也吓得够呛,因为抢救及时,对方孩子没有丧命,这件事出了以后,对方家长不依不饶,要求劳动教养张阿姨儿子,张阿姨四下托关系,找人,赔偿,家里房子都卖掉了,为了让儿子摆脱牢狱之灾,终于尘埃落定了,事情过去了。可这么大的事张阿姨也就是骂一顿儿子。突然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张阿姨家围起了警戒线,好多警察,邻居们议论纷纷,说张阿姨被殡葬车抬出去了,杀人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何呢?因为儿子吸毒,妈妈过来阻止,儿子气急败坏,红了眼,拿起刀就向阿姨挥舞过去,然后就没然后了。张阿姨遭遇这样的不幸,主因就是从小到大,儿子每一次犯错误,都没能及时当面纠正,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惨剧。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说,错误,只要错误有了开始,如果不及时的当面纠正,正确的引导,小错误也会如同小火苗变成熊熊烈火一样燃烧。我们每个家中就一个宝贝,为了让我们的宝贝都能成才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孝顺父母的优秀之人,我们要在孩子犯错误时,及时当面纠正!

孩子犯错后当面指责对不对呢

柠檬发现家长在对于孩子当众犯错这一行为上面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闯祸时,会选择当众直接责怪孩子;也有的家长在还没有弄清事情的原由时,开始袒护孩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了解完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后,单独去和孩子沟通。

有的时候家长会忍不住直接责备,但往往这样的情形下,孩子很难真正的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反而可能还会与你怄气,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

但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发现孩子犯错的第一反应不是马上去责备孩子,而是能先理清事情的原委,把问题处理好,事后再好好去和孩子进行沟通的话,反而问题更能轻易的解决,孩子的情绪也不容易爆发,并且也会更愿意去听你的观点。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叫做:费斯汀格法则,讲的是生活的百分之十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百分之九十的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

孩子犯错后当面指责对不对呢

在教育孩子时,遇事第一反应不是指责别人,而是先去安抚正在遭受折磨的那颗脆弱的心,结果往往更能出乎你的意料。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给她涂什么颜料,她就会给你呈现什么色彩的图画。

相反的是,在小区里经常能看到太多孩子不小心滑倒或者推到什么东西的时候,然后家长可能通常是指责孩子,家长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小心一点,不想看到孩子受伤,但说出来的话就是:“怎么又摔倒了,怎么这么不小心!”

这样的情况就可能导致孩子犯了错都不敢直接对父母说,这就好比有人的手机在公交车上被小偷顺走了,却根本不敢回家只能躲在花园的一个角落里流泪的小姑娘,她不敢和父母说自己经历的什么,这个时候她只会认为自己犯错了,不敢和父母说明情况,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无助。而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马上指责,而是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面去思考问题,先关心孩子的情况,再和孩子一块去发现错误,那么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了,她丢了手机,经历了困难,她会想到还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不好的事情也会愿意和父母倾诉,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感受独立无助。

不管是我们自身还是孩子,在犯了错误后第一需要的其实就是那一个安慰,一种原谅,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而为什么不断有叛逆的孩子出现,也许也正是因为犯错后的无限唠叨和指责,让孩子内心深处得不到自我原谅和被原谅。

孩子犯错后当面指责对不对呢

所以柠檬希望家长在发现孩子犯错时, 第一时间不是去责怪孩子,给自己一点稳定情绪的时间,也给孩子一点反思的时间, 亲子关系的重点,有时候并不是你给了孩子多少吃的,多少喝的,多少教育资源,而是在孩子做错事情、遇到挫折时你有没有耐心的安抚,认真的引导,等你缓和好情绪再去跟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点机会,结果往往会不一样。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