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中,妲己本来是冀州侯苏护之女。是堂堂正正的良家美少女。却因父亲苏护耿直的性格,得罪了当朝权臣费仲和尤浑,从而受到牵连,被要求嫁给纣王。虽然嫁给纣王不算什么坏事,可惜的是妲己在进宫的路上,就被千年狐妖害死了,狐妖借用她的身体进宫迷惑纣王,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纣王难道真的不知道妲己是狐妖的附身吗?其实,宫中的两只神兽已经给出了暗示。第一只神兽的出现差点让妲己在纣王面前现出原形。这只神兽其实是伯邑考从西岐带来进贡给纣王的。这只神兽是只千年得道之猿,修的十二重楼横骨全无,火眼金睛,善辨人间妖魅,而且还会唱歌。所以,伯邑考弹琴,猿猴唱歌。唱的妲己神魂颠倒,如醉如痴,所以就让猿猴看出了本相,于是劈面就来抓妲己。可惜的是,被纣王一拳给打倒了。纣王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自卫的本能,另一方面则是不能让猿猴揭露妲己的本相。第二只神兽,是一只金眼神鹰,是从北海那边进贡过来的。有一次妲己深夜和纣王及群臣喝酒的时候因为到了她吃人的时间所以就现出原形准备寻找猎物,这时黄飞虎命人放出神鹰,那神鹰二目如灯,专降狐狸。此鹰爪似钢钩,把狐狸抓了一下。事后,纣王见妲己面上有伤,说到“原来此地真有妖氛”虽然妲己撒谎躲过了纣王的问话,但很显然,纣王心里有数,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纣王这样做的原因是: 妲己对自己没坏处相反还有各种好处。不光能与自己行乐,还能帮自己出谋划策,分担工作压力。再加上长时间的感情培养,所以,妲己是不是妖,在纣王心中已经不重要了。
真实的历史中,妲己是一个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女性。只是由于《封神演义》对纣王和妲己的妖魔化处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历史形象,除此之外,还和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偏低有关。
妲己是中国历史上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有苏氏的女儿,史料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就说明妲己是纣王讨伐有苏时获得的战利品,当父亲把自己当成牛羊一样的礼品献给纣王时,妲己没有反抗,而是顺从地来到了敌人的阵营中,这就证明了妲己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他用自身的耻辱换来了整个部落的存活。
但是这样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女性,在小说《封神演义》中,被丑化为令人发指的九尾狐狸精。直到现在“狐狸精”一词似乎已经完全遮掩住了妲己的真实面目,在史料中“妲己亡纣”一说也经不起推敲。
据史料记载,商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这似乎只为了证明纣王是由于对妲己言听计从才导致亡国的。但是,妲己是以求和的俘虏身份来到朝歌,商纣王怎么会对这样一个俘虏出身的弱女子言听计从呢?也许有人会说,妲己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美貌来迷惑纣王,但是在商朝,人们迷信鬼神,商王室的一切行政和日常事务,都要进行占卜以探寻鬼神的意志,在这样一个崇尚迷信的王朝里,甚至连纣王都不能完全控制局势,妲己这样一个弱女子又怎么能够掌控全局?
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古代书写历史的人皆是男子。所以后人在史书中很容易看到那些慷慨悲歌、逐鹿中原、图霸天下的热血沸腾之人,却很难洞悉一个女子的悲欢情仇、生离死别或爱恨悲歌。其实,就连与商纣王有关的历史资料在他生活的朝代都鲜有记载,更何况是帝王身边的女人。后人的一再演绎使它们的本来面目脱轨的越来越严重。
史书对这些女子有限的记载为后人文学演绎或凭空杜撰提供了巨大空间。文学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
《封神演义》,据传是明代许仲琳所创造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
其中妲己本是冀州候苏护的女儿,纣王选妃时,宠臣费仲跟他推荐了妲己,费仲是这么说的:“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选进宫闱,随侍左右,堪任役使,况选一人之女,又不惊扰天下百姓,自不动人耳目”。纣王很是开心,强行要纳妲己为妃。
但苏护认为纣王听信宠臣,沉迷女色,导致苏护反商。大军交战,苏护的儿子被抓,军队被打的无还手之力。苏护提剑见妲己说:“冤家!为你兄长被他人所擒,城被打人所困,父母被他人所杀,宗庙被他人所有,生了你一人,断送我苏式一门”,差点杀了妲己。后经过西伯侯姬昌的调解,列举出妲己进宫的三个好处,以及不进宫的三个害处,打动了苏护才免了战事。
妲己一行人启程去往朝歌,途径恩州的休息的时候,叫恩州驿驿丞收拾驿馆准备住下,驿丞确说驿馆三年前出了一个妖精,后来经过的人都不住在驿馆里了。苏护反而觉得“天子贵人,岂惧什么邪魅?”便住在了驿馆里。半夜妖精来了,吸走了妲己的魂魄,这妖精是千年狐狸,化作了妲己的样子。
千年狐狸进宫后,纣王就“朝朝宴乐,夜夜欢娱,朝政隳堕,章奏混淆,群臣便有谏章,纣王视同儿戏,日夜荒淫,不觉光阴瞬息,岁月如流,已是二月不曾设朝,只在寿仙宫同妲己宴乐,天下八百镇诸侯多少本到朝歌,文书房本积如山,不能面君”。
这就是妲己的的故事,前期妲己是本人,在进宫路上被狐妖所杀,被狐妖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