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 22 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院士增选名单,许多人发现 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并没有出现在两院院士增补名单中。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中国的院士制度,为屠呦呦鸣不平,而近期这种声音在网上愈演愈烈。
这其中质疑者给出最多的三个落选理由不外乎是老生常谈的“三无”,第一是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第二没有国外名校留学背景,第三没有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尤其是 SCI 论文数量较少。并借此和颜宁的出走,饶毅的呐喊,舒红兵、高福的当选对比。甚至让高福和舒红兵院士“躺枪”,他们发出质疑:为何高福和舒红兵能当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却不能,是因为缺少 SCI 论文吗?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两年一届的两院院士增补评选备受关注,而两院院士无疑是中国科学和工程界的最高荣誉,许多人都趋之若鹜。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在年轻的时候,屠呦呦曾被提名过院士,但都落选了,这或许和上述三个理由有一定关系,她那个时候或许也曾渴望过入选。但是后来屠呦呦还是带领团队潜心研究,不沽名钓誉,最终与同事成功在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后来更是合成了比天然青蒿素效果要强得多的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2019 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BBC 将她列为“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候选人之一,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图灵并列。在 2015 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如果屠呦呦有意参选两院院士,相信应该能够入选,那么她为何没有出现在两院院士的名单里呢?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官网信息,增补院士采用的是推推荐制,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 65 岁,对 65 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 6 名或 6 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 4 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这个推荐门槛看起来比较高,但即便屠呦呦已 89 岁高龄,相信如果她有意参选也不是没可能的。
只是根据多个权威媒体采访,在 2015 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团队曾多次表示她本人无意参选院士,也不会报名。所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连续几届没有入选两院院士名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本人无意参选。所以以后不要再被屠呦呦“落选”两院院士误导了,无意参选,没有报名,又何来落选一说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屠呦呦的成就和伟大,还需要用院士头衔来衡量吗?此时屠呦呦当选院士是给两院增光添彩,还是院士头衔给屠呦呦增色,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这是中国院士的选拔体制问题。
中国院士选拔规则为由三名及以上院士联名提出推荐,然后由个人答辩,再由中科院院士委员会投票。也就是先不说科研水平,你的人脉关系起重要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个规则,近年来出现了近亲繁殖现象。没有以前的关系做铺垫,也没有公关能力推销自己,再牛逼的人物也只能默默无闻做着底层科研工作,任何大的荣誉都被自己的“上级”霸占。
2006 年到 2014 年期间院士增选甚至一度出现了“闹剧”,大量的省部级干部、董事长和总经理纷纷出现在院士增选名单里,并且其中一些甚至通过了第一轮评选资格。后来在网络舆论下,国家才发出通知,不建议省部级干部参选。
众所周知,袁隆平、屠呦呦在国际上获得最高荣誉却没能进入中科院院士。反而 一些造假的人进入当院士 了,虽然后来被撤销称号,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