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问答栏目组的邀请!
现在过年为什么越来越没意思了,是因为年龄增长吗?
对于,还是从自身经历和人们过去与现在的人们对过年的兴越比对谈起……
红红火火过大年!贴对联大红灯笼高高挂~ 在我小时候天天盼过年,几乎成了一种奢望。每年到腊月,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春节的东西~ 看着红红火火的年味,自己也置身其中,过年的美好气氛和内心的幸福感又一次回到了脑海……
过大年,贴对联、放鞭炮,提着那红彤彤的灯笼,跟着大人们走街串巷拜年问好祝安,好不热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联、灯笼、中国结、红包、年画、福字、窗花、猜财神、贴门神、搭戏台、踩高跷、大秧歌、赶大集、逛庙会、续家谱、祭祖先、同宗会、耍龙狮……应有尽有。
那时我还小,跟随大人拜年,乡邻亲朋同宗大院都把最好吃的花生糖果塞满口袋~ 那时我母亲心灵手巧是有名的剪窗花高手,许多乡亲都请她剪大红双喜窗花,还有红月亮、“吉庆有余”~ 并在字中剪出各种吉祥物~ 鱼、公鸡、梅花、财神爷、富贵竹、“福寿双全”、“双喜临门”、“一路顺风”、“风调雨顺”、“年年添喜”……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在七岁那年就学会了做花馍的技巧,还有蒸包子粘豆包蒸花糕~ 为了过好年,每家都蒸好多过年吃用的干粮,并杀猪宰羊~ 记得那时还不太富裕,一年吃上几顿馒头或吃上饺子总算不错了,自己辛辛苦苦喂了一年的猪羊,还指望它生小几头~ 由它们卖钱来维持生计~ 但一个村有一个两个杀猪羊的,各家用钱买一两斤,能包起肉饺子也算满意了……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算起,这后几天,天天在忙过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贴对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是除夕,听春晚闹一宿……
小孩子们都愿意过年期待过年~ 能看到热闹的场面,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跟着拜年还有花生糖果,还有红包钱,还能亲听鞭炮声,亲看花灯秧歌高跷……有这么多好事,哪能不期盼过年呢?!
一九八 0 年,我家搬到了城镇,远离了乡亲,再后来一九九 0 年后母亲随弟弟又搬进楼房,高高的大楼,邻里几乎都不太熟悉,由于工作的繁忙,也无空串门连络感情,以前对过年那浓厚的兴趣日益减弱~ 如同我的家庭情况各异,有的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儿孙自有儿孙福~ 有的留学出国,过年也没时间回来,有的过年加班,有的过年坚守岗位不能同亲人团聚~ 特别在 5G 网络将要普及的今天,人们手里的手机视频也更方便“见面视频聊天”,所以过年有些人仅满足于在视频中相见……
因现在的人消费观念在变,在是否回家过年拜年这件事上有些对过年有消极的观点~ 总结道: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五个字短信满天飞,六个字大家拜年贺岁,七个字鞭炮声震天欲碎,八个字探亲旅游纯粹受罪,九个字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十个字长假放纵后还是回原位,十一个字春节就是全民折腾运动会,十二个字和你相聚正月十五之后相会……
现在过年为什么越来越没意思了,包括年龄增长因素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物质丰富了,再不象过去小时候那样,到过年才能盼到吃上鸡鸭鱼肉饺子。现在生活进入小康,以前只有到过年有的东西,天天就能享受到,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看视频或走出去旅游度假什么都能看到。
二,人的思想观念在改变,例如以上对年的期盼再不如以前就是更好的说明。
三,关注度幸福点及兴趣爱好的变化~ 由亲情转移到朋友圈,宁愿与朋友聊天,也不愿与家人过多的长谈;宁愿抢分钱红包,也不愿回家过年。
四,由过去的在家忙碌型转为现在的旅游采摘度假型;由过去的传统型转为现在的“开放”型……
五,关心洋节国外待遇,不太关心年节信仰道德。
六,年纪大了,童心不在;大男大女不愿听父母“唠叨”;挣钱养家,顾不上爹妈~ 过年只是一句空话。
还有诸多感觉过年越来越“没意思”的理由~ 留待各位朋友在议论中留言作答。谢谢阅读转发此文的好友!谢谢今日头条各位主管和全体工作人员~ 衷心感谢您们几年来一路支持帮助与鼓励!提前祝春节愉快!家人幸福安康!!!向您们赞? 赞? 赞?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比较片面的,但是有“年味越来越淡”的感觉,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分析起来,无非有如下的原因:1. 小时候生活条件一般,平时生活比较清贫,节衣缩食,说白了就是吃不好、穿不好,但是过年家人会给晚辈买新衣服,过年期间吃的也更加的丰富,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美食平时就可以轻松品尝;2. 曾经的娱乐项目也没有现在丰富,曾经或许只有过年才能彻彻底底的感受到娱乐的气息,平时过得还是相对比较辛苦,而现在,即使是平时,也有各类的娱乐项目;3. 科技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推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曾经过年一大家子相聚,一年一次,很是温馨,而现在因为微信等聊天工具的出现,即使再远,平时也是可以低成本的顺畅的聊天,过年相会也不会和以前那样的亲昵,见了面各自玩手机,人和人近了、心却远了。
以上就是我对“年味越来越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