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时,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清醒时,追求喜欢的工作。
成功的第一要件,是要看清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会花时间琢磨女朋友的喜好,老板的喜好,父母的喜好,可是有没有一次,是静下心来问自己,到底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高兴,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哪怕不赚钱,却依旧想要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不知道怎么了解自己对不对,很正常,因为发现自己是一门课程,和你参加的技术类,艺术类培训课程一样,需要你慢慢的学习。
只不过,社会中没有任何机构是教人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不过我相信,哪怕是有人开设了这样的机构,也会被人们认为是鸡汤洗脑中心,而唯恐避之不及。
其实,从大学毕业到三十岁,甚至是三十五岁之间的这段时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迷茫阶段——青年危机。
绝大多数人,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匆匆忙忙毕业后,为了不给父母添加负担,只好草草的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而这份工作仅仅能够保证自己的衣食住行罢了。要说喜欢,真心谈不上。
外国人的成人,是在他们十八岁之后,搬离父母的家庭开始。而在中国,真正的成人,往短了说,是在大学毕业,往长了说,是成家立业。可是就现在的结婚率和离婚率,绝大部分的人,恐怕要当一辈子的‘未成年人’了。
而正是因为这种长期以来被人管着,约束着的行为,才会导致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人说,我会思考啊,我每次做事情前,都会深思熟虑,既不能得罪领导,又不能拖慢项目,每天想这些事情,头发掉了,眼圈黑了,脸色一天比一天黑,难道还算不上是独立思考吗?
你那只是‘想了想’而已。
真正的思考,是需要琢磨的。琢磨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完成项目,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质量。琢磨怎么才能让老板发现自己的才能,而不是整天关注自己的言行,琢磨即便是得罪了领导,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本,能够让他舍不得裁掉自己。
当然这些就扯远了。话题拉回来
迷茫时,要专注自己的工作呢。
在你不知道怎么发现自己的爱好所在,并且不清楚自己将来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的时候,你唯一能够保证的就是, 将目前所做的事情,转化成积极有效的成果,并且保证,你自己就是这个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
不明白是吗?那好,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是一名从事人力资源的小职工。那么,你花时间和精力去服务和社交的任何一个客户,就是你的资源。你要保证你对他们的付出,最终能够变成价值而是现在自己身上。
我一朋友是做人力的,微信上有六百多个客户,疫情期间,每天接到客户咨询的人很多。她会从他们当中收取一部分的咨询费,不多。但是同时,她还做着保险的行业,在对方咨询社保的同时,她也会提一下自己所代理的商保,一来二去,整个疫情下来就赚了小一万。
我不止一次听她抱怨过工作,可即便如此,她还是耐心的和每个客户搞好关系。因为我们都明白, 在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时候,做好眼前的事情,是最有效的选择 。
清醒时,追求喜欢的事情
我很喜欢,甚至有些崇拜清醒的人。这类人,她们很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其他的任何不利条件,都不会影响和动摇他们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这类人,不会有所谓的选择综合症,面对任何的困境,都会轻而易举的采取在他们看来最正确的方式来解决。
一个 94 年的小美女,真的长的很漂亮,是那种抖音上发个视频,都能够分分钟吸引上万个粉丝的那种。然而人家就在一个杂志社,拿着五千块钱的工资,干着又苦又累的采访。而她之所以能够接受,就是因为,通过那个杂志社,她可以和各行各业的精英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说真的,明明是个和我妹一样大的人,思想深度和看问题的观点,我感觉真的自叹不如。
之前讨论过一个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很多名人的黑历史,觉得民众有知情权,问可不可以将之公布与众。
当时很多人众说纷纭,可是只有她的一句话,让我感觉耳目一新—— 任何真相的隐藏,背后都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好吧,我又扯远了,总之吧,清醒的人,根本就不会纠结。只有茫然的人,才会考虑喜不喜欢,所以啊,问问自己,到底是清醒的还是迷茫的。
这样的哲理问题很多,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说着容易,“天时地利与人和”不是人人能把握的,都是为了生活,选择了生活。
我们很多人从一开始就走错了人生,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的一切,还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喜欢文科,却为了就业去读机电专业;自身条件适合在办公室,却为了梦想去跑业绩;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然而,知易行难!
莎士比亚说:“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喜欢自己做的工作,就是把工作做成自己喜欢的,有着自己的影子;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就是单纯的爱好了。
等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不需要考虑生活报酬问题的时候,才建议把爱好当做工作。
最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毕竟要做几十年,我们谁的不一样自己干不了多久就去换工作,所以一份好的工作对与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