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孔子因为什么

10次阅读
没有评论

我最欣赏的是孔子为了追求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

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理想,孔子虽然屡屡碰壁,但毕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始终坚守中庸之道,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也因此被后世尊奉为“孔圣人”。

孔子说: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隐居而行为怪诞以追求名声,后世会有人来记述他,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君子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也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孔子自幼父亲去世,小时候的孔子虽然是贵族之后,但家中穷困。所以孔子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他立志好学,成为当时的大学问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因为孔子认为,别人不了解自己没关系,但关键是自己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别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吗?

虽然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有教无类”,很多人跟随孔子学习,但他并不就因此自傲,夸夸其谈,仍然保持谦逊有礼。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引以为耻的,是说的超过做的。

学生子贡在背后议论人,孔子批评他说,你就很好吗?我都没有那些闲工夫。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为实现他“克己复礼”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努力说服各国统治者贯彻自己的主张,也鼓励自己的弟子去做官以践行所学,“学而优则仕”。

一位隐士微生亩对他说,孔丘你忙忙碌碌都干些什么呢?想逞口舌之快吗?孔子则回答说,并不是逞口舌,只是讨厌那些人顽固不化!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虽然孔子曾经在鲁国担任司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但其不见容于鲁国当政的季桓子,遂去职。

孔子为了实现理想想,周游列国两次,数十个国家,几乎每次都碰壁而归。连守门人都知道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个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路在石门外住了一夜。清晨,守门的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家来。”守门的说:“是那个知道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子路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人要通过修养自己,严肃认真做事,安定别人,安定百姓。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问:“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安定别人。”问:“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安定百姓。修养自己安定百姓,尧舜都为之伤脑筋呢。”

虽然子路在孔子看来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刚直鲁莽,常常被老师批评,但子路对待老师始终尽心尽力,并且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所以孔子也非常喜欢他。

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几天吃不上饭,子路恼怒的对老师说,君子难道也有这么穷困的吗?孔子说:君子固然有困顿的时候,但小人穷困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说,孔子一行人在陈国断粮,跟随的都饿倒了,没人能站起来。子路生气的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没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然有穷困的时候,小人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子路出仕于卫,卫国发生战乱,子路本来有机会逃跑,但他的系冠的带子断了,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把冠带系好,从容赴死。

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

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冠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冠不能掉。”说完系好冠带就被害。

传说子路死后被砍为肉酱。孔子得知子路被害,伤心悲痛,又听说子路被砍为肉酱,把正要吃的肉酱倒掉,不忍再吃。

子路追随孔子多年,最终以死践行了老师孔子所教导的“杀身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最器重的学生颜回,多次受到孔子的赞扬。可是在困于陈蔡的时候,子贡好不容易搞到一点粮食,却看见做饭的颜回在偷吃。子贡怀疑颜回的品德,而孔子则坚信他这个学生的操守。

颜回的去世更让孔子悲痛欲绝。多次对别人表达对颜回早逝的惋惜。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询问说:“学生中谁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再也没听说有好学的。”

子贡是孔子另一个很器重的学生,虽然家里很有钱,但他却一直追随孔子。《论语》中记述子贡向孔子问学的言行最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晚年,子贡常常陪伴在他身边。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夫子如果不说话,学生们记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过什么呢?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说过什么?”

孔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以他的道为最终的追求。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你以为我是博闻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有个观念贯穿始终。”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有个理念贯穿始终。”曾子说:“是。”孔子出去后,学生们问道:“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就是忠和恕而已。”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说:“士人有志于正道,却以吃粗粮穿粗布衣为耻,这种人不值得和他交往。”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将道发扬光大,道却未必能让人光荣伟大。”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得知正道,当晚死了都可以。”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孔子一样,毕生都能矢志不渝。正如《孟子》中记述的孔子的话,“虽千万人,吾往矣。”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译文:

我曾经听孔子说过什么是大勇:反省自己,如果理屈,即便是面对普通老百姓,我难道不害怕吗?反省自己,如果理直,即便是面对千万人,我也敢勇往直前。

继承孔子学说而予以发扬的孟子,赞扬孔子“金声而玉振”,自己首先践行自己的学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

能快走就快走,能久留就久留,能隐居就隐居,能出仕就出仕,这就是孔子。

所以,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最重要的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理想,不打丝毫折扣,面对目标,坚定的前进。即便是最终没有成功,也去努力行动了。这个品质,在过去叫做“节操”。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译文:

孟子说:“事奉长辈,谁最重要?事奉父母最重要。守护节操,谁最重要?守护自身节操最重要。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听说过。谁不事奉长辈呢?但事奉父母是其根本。谁不守护节操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其根本。

正因为孔子坚持理想,至死不渝,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才成为千百年来的“万世师表”。

我最喜欢孔子说一套做一套的为人处世方式,它能让我在教训起蠕家信徒们来,有智商上绝对碾压的优越感。

孔子是搞丧葬的,讲究守孝三年。还曾讽刺要求缩短丧期的仲由对父母没有三年的孝。

可他母亲去世当年就在没有接到请柬的情况下腰间系着丧孝麻绳跑去参加季氏的酒宴,

幸好季氏家臣阳虎看不起他,告诉没请他。不然孔子可就带头破坏了他要维护的孝礼。

不过他嘴上要复礼,为什么阳虎一拒绝他就跑了?维护自己作为士人家族的礼和面啊,

逃跑算怎么回事?打不过人家就不复礼了?

在事死如事生的时代,孔子却违背母亲遗愿,停尸街头,终于找到老流氓之坟,把母亲与之合葬,岂非是大不孝?

子曰:君子远庖厨。也就是说做饭的都是小人。虽然他什么家务活都不干,但小人做的饭他吃起来还很讲究: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不新鲜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

这么难伺候的人,居然还有脸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子曰:大德者必受命。中国古人总结人生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这三大不幸,孔子占全了。三岁丧父,十六丧母。中年离异。五十丧子。孔子受了这么多天谴,是因为太缺德了吧。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那改朝换代异族屠杀时,孔氏后人有杀身成仁的吗?尤其抗日战争时期,孔家出一个抗日烈士仁人了吗?

杀他人之身,以成自己之仁,舍别人之生,以取自己之义,捧孔子这样的人为圣人先师,国家能好吗?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