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请。
李敖其人尖锐的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且主张全面西化,甚至妄改毛主席诗词,就事论事的说,嚣张狂妄的一个文人罢了。
再看看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本书里面,佛儒道文化,算经九宫,医者饮食,各种各样的人物,再似是而非的历史中穿插,又似乎浑然一体,个中贯穿书籍的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金庸先生借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之口,说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自然而然的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普及出来。借由瑛姑讲诉用情之苦,通过尹志平讲诉了男女之私未必就一定致死。通过杨过十六年的坚守,讲诉了爱的坚贞。通过韦小宝表达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可能。袁承志是袁崇焕的子嗣,于是江湖各路纷纷偏爱,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部分。
金庸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穿插,排列。重新以自己的方式告知国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离弃的。就好比当下,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真空,自然而然的向钱看,出现了人人利己的社会现象。这是不正确的,改变成金庸先生笔下那个世界是需要时间过程的。
李敖的书不如何看,不可以评论。金庸先生的书可是看了又看,几乎年轻时代就是看着金庸先生,温瑞安,古龙过来的。
总而言之,金庸先生的书里面有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它人也写了文字,也有可读之处,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还是金庸先生诠释的为上佳之作。
李敖和金庸的区别?是小乘佛教和小大乘佛教的区别。李敖有思想的火花,有一定的知识根底,一生也写了不少著作。但性格乖张,偏獈,只能渡己而不能渡人。李敖的著作,将个人性格带进其中,笔里行间流溢出李敖的“李敖思想”,欣赏赞叹的人并不多。随着时光的流逝,李敖的著作成不了百年“老酒”而会慢慢淡化。金庸的武打小说,用生动的文字,离奇的情节融历史知识,江湖烟火,人性的善美丑恶于一体,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似乎世间的每个人都可以在金庸的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带入小说中的镜界中而渡化自己。金庸的小说,曾经风糜台湾,香港,大陆。如同十五的月亮,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庭中健仙”。金庸的小说,不分年龄层次中年人老年人喜欢读,也不分职业贵贱喜欢看。人的一生能在一个方面有所建树,则是成功的人生。金庸的武打小说,是创作的时代颠峰。金庸仙逝,此后再无替代金庸,他的著作在人世间在华人中的影响,将会代代流传下去。
李敖和金庸不是一路人,怎么能比呢?
李敖实际上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以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活跃度来吸引人关注的。李先生在世,如果有几天没有有关他的新闻,他一定很难受。他一定会制造点新闻来使社会关注他,他一定会这么干的。他并不希望有多少人成为他思想的奴隶,只要你说李敖这个人很麻烦别招若他,他一定十分高兴!
金庸则不同,他而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他是一个文人,一个靠笔杆子生存的人,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历史和古典文学,才能抓往读者!中国历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正常的社会,一个是隐藏在正常生活下的另类社会,这就需要文学工作者,也就是作家用自己的笔杆子去揭开它们的面纱。而金老先生用这个方法,去探讨人物,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打开古代人的思想钥匙,探求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社会结构,给我们打开了这扇古老的大门去探求他们的人生,探求他们的精神世界!
两人没有可比性!
谢谢《头条》及"山货帮主"的邀请。94 岁的金庸先生走了,他的逝世也是一代传奇的谢幕。那么如何看待题主的问题?我认为李敖和金庸虽然都是一代文化宗师,但他们专注的领域不同,李敖是政论家,金庸是小说家,因此各自的影响面也就存在差异。
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的泰斗,从 1955 年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到 1972 年封笔《鹿鼎记》,在这十七年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相继问世。每部作品场面都恢宏壮阔,字里行间透露着扶危济困的侠骨情怀,遗传着中华文化那种朴素的侠道报国基因。不仅受到全球华人的膜拜,也在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着广泛影响。要说金庸一生有什么遗憾?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把时间全用在写小说上而荒废了做学问"。好在他的武侠小说一版再版经久不衰,也可告慰他老人家"大闹一场悄然离去"的遗愿。
李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多面的:一个修养深厚的李敖,一个率性真情的李敖,一个狂放不羁的李敖,一个真正文化意义上的李敖。他一生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冷眼看台湾》、《李登辉的伪面具》等 100 多本著作,但多以政论为主,读者有限。他反对台湾独立赞同两岸统一;他鞭挞封建暴政痛斥专制独裁;他呼吁政治民主鼓励言论自由;他揭露社会时弊鄙视伪善低俗……他以思想的敏锐、见解的独到、谈吐的坦荡而自成一家。但不管怎样说,由于受到专注领域的局限,其影响也必然不如金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