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给嘉庆帝的第一年举行了“千叟宴”,而这“千叟宴”就标志着乾隆盛世到了顶点,也是清王朝开始衰落的起点。
为什么说“千叟宴”是清王朝开始衰落的起点呢
1796 年,是乾隆皇帝做了 60 年皇帝之后,禅位给嘉庆帝的第一年。为了庆祝乾隆皇帝 60 年来的“文治武功”和嘉庆帝登基,这年正月初五,在宁寿宫和皇极殿大摆筵席,举行“千叟宴”5900 多名年 60 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举杯祝酒,场面隆重热烈。
这样的“千叟宴”1785 年一月在“乾清宫”也举行过一次,10 年以后的今天,再次举行,意义更加重大。“千叟宴”的酒席摆了五六百桌,偌大的皇极殿和宁寿宫座无虚席,席面上金杯玉碟,山珍海味,名酒佳肴一应俱全。在 5900 名应邀参加宴会的老人中年逾百岁的有十几位,他们受到特别尊敬,入御席与乾隆皇帝共宴,皇帝赐酒赐诗,人人兴高釆烈,齐声同呼“太上皇万寿无疆”!这一年,乾隆皇帝虽然也是 85 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还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亲自到席间去祝酒助兴。数千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同饮殿庭,共颂皇恩,可以说是乾隆盛世的一个缩影。
乾隆皇帝,名叫弘历,1735 年雍正帝逝世,24 岁的弘历即位,第二年为乾隆元年到 1796 年,他已经做了整整 60 年的皇帝,为了不超过他祖父康熙帝在位 61 年的记录,便禅位给他的十五子,自己称太上皇。“千叟宴”就是乾隆帝禅位,嘉庆帝即位的盛大庆典。
乾隆皇帝统治的半个多世纪里,“文治武功”,盛极一世,清王朝的发展到了最高峰。在社会经济方面,乾隆年间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全国人口超过 2 亿,耕地面积达到 741 万余顷,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空前的发展,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乾隆年间,清朝的版图,北至恰克图,南至海南岛、团沙群岛,西至葱岭,东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全国内地 18 省以外,还有直属中央的顺天府和东北的盛京地区。新疆西藏,内、外蒙古等边境藩部,也都是清朝管辖范围,四周还有一些依附的属国。大清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幅员广阔,国势强大的统一封建国家,赫然屹立在东方大地。
在“文治”方面,最著名的是编辑《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立了《四库全书》馆,以纪昀为总裁官,花了 10 年左右的时间,才告完成。《四库全书》共收书 361 种,79009 万卷。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成,就由馆臣拟写一篇提要放在书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装订成 36 万余册。《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它是我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是乾隆皇帝也借编辑《四库全书》之机,对全国所存的书籍作了一番大检查,其中不少的书籍被列为禁书,没能编入《全书》,有的书籍虽编入《全书》,但部分内容被删节。在编书的几年里,全国销毁禁书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古籍文献遭到了一次大浩劫,不少书籍失传。
乾隆、嘉庆之际,一方面由于大兴文字狱,一部分学者心有余悸;另一方面由于编纂《四库全书》的需要,考订和整理古籍得到清统治者的提倡和鼓励,因而许多人埋头于古典文献的考订,出现了考据学热潮,史称“乾嘉考据学”,或称“乾嘉学派”。考据学从校订经书开始,后来扩大到史籍和诸子百家;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文字音韵、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等各个领域。虽然有它消极的一面,但也在一定范围内繁荣了清朝的文化。
在“武功”方面,乾隆一代有所谓“十全武功”之说,乾隆皇帝晚年也自称“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是指 10 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有些是平定边境地区的叛乱,有些是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十全武功”必不可免地要加重人民的负担,破坏社会的生产,但其中对边境少数分裂叛乱分子的镇压,又是有进步意义的。它使清朝对边境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加强,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疆域。
康熙盛世,陶醉在盛世之中,花天酒地,生活极端腐化。乾隆皇帝在位 60 年,几乎三年两头都要外出巡游。巡游虽然也有加强对各地控制的目的,但主要的是为了满足他个人腐化享乐的欲望。他南到江浙,西到五台山东到山东辽宁,北到塞外蒙古。其中江南地区巡了 6 次,因此留下了许多“乾隆皇帝游江南”的传说。他每次下江南,地方官都要及早准备,河里龙舟彩栅,千里不断。乾隆皇帝要上岸的地方还要上搭篷帐,下铺锦毯,修行宫,盖别墅,采办精美家具。搜寻奇花异石。准备名菜美肴供皇帝及随从官员品尝。这笔巨大的开支都不在国家财政开支之列。统统向地方科派。极大地加重了各地人民的负担。
乾隆皇帝的母亲做寿。在西华门至西直门外十几里长的路上搭建的各种楼阁。都由各省进献。各省总督巡抚为了讨好皇帝。便挖空心思。争艳夺美。实际上是一次奢侈华丽的楼阁展览与竞赛。如广东的“翡翠亭”,二三丈宽,全用孔雀尾部羽毛做屋瓦,一只亭子,不知用了多少只孔雀羽毛;湖北的“黄鹤楼”,重檐三层,全用五色玻璃制成,太阳一照,光彩夺目;浙江的“镜湖亭”,中间嵌着一面直径 2 丈多的大圆镜,四壁用几万面小圆镜拼成鱼鳞模样,人在里面,一身可化作为亿万。搭建一座华丽的楼阁,需要花去无数金银,官吏得到朝廷的嘉奖,人民却为此而遭了殃。
乾隆皇帝为了炫耀他的“圣绩”,大兴土木,广造官殿苑囿。北京故宫的主要殿堂宫室,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主要建筑都是乾隆年间建造的。北京的圆明园,虽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但在乾隆年间又作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圆明园是皇帝和太后、皇后的行宫之一,方圆 30 里,以水景为主,假山都用挖湖土堆成。整个园林设计,既仿江南苏杭园林胜景和富家名园,又保留着北方园林风格。还在长春园内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西式楼阁群。园内数以百计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亭台、馆榭,除设着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收藏着丰富的图书文物。圆明园的建筑,汇集了全国各园精华,综合了中西艺术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建筑艺术的珍品。
可惜的是这个举世闻名的园林,在 1860 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毁于一炬,建筑物全被烧光,金银财宝、古董珍奇被侵略者抢劫一空。
“千叟宴”的举行标志着乾隆盛世到了顶点,也是大清王朝开始衰落的起点。从此它一天天地走向了衰落和崩溃。
历史上,对清朝有一个提法—“康乾盛世”,但是,在我看来并不尽然。
康熙从顺治手里接过的江山,并不稳固,内忧外患。康熙一生都在解决削三藩、收台湾、降葛尔丹、稳定北部边境、满汉交融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并不是爱新觉罗•玄烨的重点考虑项,虽然他也关心天下百姓的疾苦。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已成顽症,且威胁到了朝廷的稳定。关于康熙,不再过多赘述。由此可知,康熙时期“吃糠喝稀”,与盛世不沾边。
作为爱新觉罗•玄烨的继承人—胤禛,雍正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改革家。他大力整治吏治,追缴国库亏空银子,乡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在康熙解决内忧外患的基础上全力解决国力问题,这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雍正被诟病,是因为他的改革触动了特殊人群(权贵和士子)的利益,这些人利用其特有的话语权不余遗力地构陷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的继承人—弘历,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他没有完全地坐享其成,在他中年时迎来盛世。乾隆不是神,他也是一个人,是人就难免不会出现问题。到了乾隆晚年,西方国家已经崛起,清朝仍固步自封,乾隆对英国来使还在讲“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都有”,可见多么地狂妄自大,坐井观天。
晚年的乾隆开始贪图享受,视百姓疾苦而不顾,奢侈的生活和吏治腐败成了乾隆时期的标志,白莲教盛起就是佐证。可惜的是,他的继承人嘉庆没有他皇爷爷雍正那样扭转乾坤的本事。不进则退!乾隆后期走向衰败,是历史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