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对于明朝,西安、北京、南京哪个更适合做国都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首先要先解释下,提问里“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是怎么回事?

以《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记载,洪武二十四年时(1391),早已定都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西北,一路上详细绘制西安地区的关防地图,还跟太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把坐镇西安的“跋扈王爷”秦王朱樉治得服服帖帖。大有要给明朝都城“搬家”的架势。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回到南京没多久的太子朱标染病身亡。朱元璋伤心欲绝,连呼“今朕年老,精力已倦”。一场本可影响明朝国运的“迁都”行动,就此打住。

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对于明朝,西安、北京、南京哪个更适合做国都

而且这个迁都念头,也绝非朱元璋心血来潮。相反从在南京登基起,他就在为“搬家”烧脑。汴梁洛阳甚至老家凤阳,都曾是他意中的大明国都。无奈明朝开国经济惨淡,没钱搬家的朱元璋,只能先发展生产。直到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国富兵强了,朱元璋也拍板定了新国都西安,却不想太子朱标又过世。痛失爱子的伤悲,彻底浇灭了朱元璋的迁都热情。以他原话说“废兴有数,只能听天”——就在南京将就了,大明未来什么命?看老天爷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南京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竟这么“不待见”南京?这事儿,就得说说明朝建都南京的利弊。

以明朝开国的形势说,建都南京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扎根在富庶的东南地区,捏住明朝开国的钱袋子。大明王朝追亡逐北,痛击元朝残余势力,基本就靠东南的钱粮补血。后来明王朝的开国建设,国家对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的投入,更需靠承受重赋的江南买单。也只有定都南京,才能牢牢掌控这场经济振兴。明朝在外有强敌内部经济残破的局面上,仅用三十年就实现富国强兵,工农产值甩开宋元数倍。如此奇迹,正有定都南京的功劳。

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对于明朝,西安、北京、南京哪个更适合做国都

但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对于定都南京的风险,朱元璋也是一辈子门清:南京的位置,偏于中国东部,而明王朝的主要国防压力,来自漫长的北部防线。在古代交通条件下,这样的布局,显然不利于国防掌控。更要命的是,南京的正北,基本是无险可守的中原。一旦北部防线被突破,敌人的兵锋就可一线平推,直杀到南京城下。于是朱元璋在位时,就曾不停忧虑:定都在南京,只怕是“折数不久”。

而在朱元璋去世,燕王朱棣悍然发起的靖难之役上,朱元璋的忧虑,真被无情验证:兵力不足且与数十万朝廷大军缠斗三年的朱棣,只靠一招避实击虚,绕开济南直扑南京,就给建文帝朱允炆来了个一箭穿心,奇迹般造反成功登上皇位。虽说这场战争的结局,充满了朱允炆本人各种不作不死的因素。但定都南京的巨大风险,朱棣也是亲身体会。于是登基后力排众议,不惜动用大量民力修河建城,也要把国都迁到北京。

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对于明朝,西安、北京、南京哪个更适合做国都

那么北京,真的是适合大明朝的国都吗?

虽说单看明朝灭亡,定都北京显然是个大坑,但首先还要先给北京说句公道话。在朱元璋晚年时,北京,确实非常适合做大明朝的首都。

做出迁都决定的明成祖朱棣,经营北京的思路,也是十分明确:漕运重新开通,从此东南的钱粮可以通过运河,源源不断补充北京。北部的九边防线,也成了北京城的拱卫,作为中国政治军事中心的北京城,得以掌握广袤北部国土。这成功的建都设计,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托起了明王朝的盛世。以明朝名臣邱浚的话说:用东南之财富,会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对于明朝,西安、北京、南京哪个更适合做国都 但是,建都北京想要“无敌于天下”,其实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就是北方边疆的稳定建设,第二,就是东南经济赋税的问题。但从明朝中期起,这两条都成了浮云。北方防线从朱棣时代起,就不停裁撤内缩,漠南的开平大宁等要地尽数放弃,北京城反而成了前线。那“东南之财富”呢?随着明朝土地兼并加剧,江南赋税越发缩水,明王朝的治国成本直线飙升,虽然张居正改革时雄起了一把,但万历亲政后一通瞎糟,又是越发不堪重负。

所以,到了明末风雨飘摇时,才会出现明朝军队武器装备钱粮短缺,国库空空如也的窘迫景象。与其说亡于李自成,不如说活活拖死——被定都北京的巨大财政负担拖死。

那么,明朝真的没有更好的定都选择了吗?其实,朱元璋晚年迁都西安的决定,也恰是深谋远虑。

比起战略位置重要的北京来,西安也丝毫不差,坐拥关中平原优势的西安,国防价值不言而喻。洪武时代对西安的营建,也令西安有完备的城池宫殿。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也有利于中原物资的转运。可以说,北京的定都优势,当时西安都有。北京的最大劣势钱粮问题,关中平原发达的钱粮正可弥补。

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对于明朝,西安、北京、南京哪个更适合做国都 更重要的是,看看明末动乱就知道,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恰是以西安为核心的陕西地区的失控。在明朝中后期的多年发展里,东西部经济的差距迅速拉大,陕北陷入严重贫困化,偏偏多年以来,陕北又是明朝国防的重心,有兵没钱的陕北,也就成了动乱的导火索。如果明朝的定都是西安,那明朝势必以巨大力量,投入对陕西地区的治理。明末动乱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大降低。

所谓“定都”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国家经济军事政治的方向问题。明朝亡国的大坑,恰恰是在此出现了偏差。其中的教训,不在哪个城市的优劣,而是明朝决策的短视。

参考资料:《天下郡国利病书》、《大学衍义补》、《明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朱元章打算迁都西安这不稀奇,因为历代帝王为首都的选址都很慎重。为了使家族的子孙能够万代相传,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建都,而且还要服合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易经八卦把中国分为八个方位,而且八个方位只有三个吉地,即东北、正北、西北。而且历史也证明了这个方位选择的正确性,凡是在这三个地方起事的军事力量都比较容易取得胜利,凡是在这三个地方建都的朝代历史都比较长。特别是在西北的西安有十一个朝代建都,时间长达 1100 多年。

在河南洛阳、开封也有很多朝代建都,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在南方建都的朝代都是短命的小朝廷,而且南方进攻北方都十分艰难,北方进攻南方势如破竹。

有人说,甚至红军长征,那么艰难也要到陕北去建立根据地,最后那么弱的势力也发展壮大,最后还打败蒋介石八百万部队夺取全国的胜利。当然这也是一个牵强附会,关键还是中国共产党指挥正确取得的胜利。

虽然南方的经济条件各方面都好,人才会萃,交通海、陆、空方便,但是,大家都愿意到北方去建都,这已经形成了习惯。

因此,朱元章打算迁都西安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对于明朝来说,无论是西方、北京都可以,但他的儿子朱棣仍然选择北京这也很好。至于南京肯定是不行的,历史很多小朝廷在南京建都都很短暂。所以他儿子朱棣就选择迁都北京,也是不错的选择。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