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事件,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李陵事件是司马迁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司马迁对于当时历史的一次偏颇解读,这是不多见的,算得上其思想上的一个污点,比其因此遭受“腐刑”更为严重。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李陵事件”的实质:败军之将惜命降敌

李陵不是一般人,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出身将门,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极大。

李陵不仅自身勇武异常,还继承了李家将门优良的传统,对于士卒极好,很受士兵拥戴,这与卫青、霍去病等风光一时的统帅是不一样的风格,也是兵法正道。

话说,天汉二年的时候,汉朝又一次对匈奴作战,主力是贰师将军,原本想要让李陵负责粮草等物资的支援。

李陵推辞了,想要率领自己部下兵马单独行动,进攻匈奴,汉武帝也同意了。

由此可见,汉武帝其实是非常看重李陵的,对于军命挑挑拣拣可不是一般人都能这么做的。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于是,李陵率领五千人出关作战,因为战马不足,所以是步兵,机动性并不是很强,只能依据地形进行战斗,还是以远程的弓箭射击为主。

这五千人杀伤力非常大,都是武艺高强的精兵,射击能力尤为出色,在依托山谷等地形对匈奴骑兵进行狙击,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

但是,从他们不被敌军围困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已经宣告了这支部队的灭亡,步兵的机动性太差,只能依托地形作战,无法逃脱以骑兵为主力的匈奴部队。

当箭矢用尽,李陵没有得到救援,终于兵败被俘,并且投降了匈奴。

消息传回汉廷,汉武帝非常生气,问责了其麾下将领陈步乐,陈步乐因此自杀。

但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并没有太大的风浪,甚至汉武帝念李陵的功劳,还犒赏了跟随其与匈奴作战的士兵,当时逃回汉朝的大概有四百余人。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但是,当汉武帝派遣公孙敖继续深入匈奴作战的时候,公孙敖带回来消息,称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兵马,所以汉军没有取得战果。

汉武帝大怒,将李陵一家灭族。

这一事件被记载于《汉书·李陵传》中,非常详尽。

从这里可以看出几点信息:

  • 第一,李陵出身将门,威望甚高,他的投降对于汉军的士气打击必然极重。

  • 第二,汉武帝并没有因为李陵的投降而抹杀他的功绩,反倒是犒赏了随其作战的兵勇。

  • 第三,李陵一家真正获罪的根由,是他帮助匈奴训练兵士,抵御汉朝。

那么,李陵一家的遭遇到底冤不冤就可以评定了,李陵战败投降已属不该,更别说还有资敌的行为,自然遭受刑罚的。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虽然后来说,帮助匈奴练兵的是李绪,而不是李陵,但从李陵后来劝降苏武的表现来看,他的遭遇并不冤枉。

别说什么祸不及家人等等理由,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连坐”自然是不行的,但在古代这是一种制度,不能用现代人的角度来评定历史的正误。

或许有人会认为,李陵的投降很大原因是因为汉朝内部的救援不力,他的投降是有原因的。

试想,从古至今,有哪一个立场是可以容忍背叛的?李陵的行为是实打实的背叛,并且还是叛国重罪,汉武帝没有第一时间处决其家族,那已经是念旧情了。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司马迁违背自身史观的一次救援

司马迁一生的遭遇也在此改变,当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传回汉朝的时候,大家都表示很愤慨,但司马迁却为其开脱:

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这是司马迁当时说的一段话,我们来拆解一下就能知道,其中有很大问题。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首先是和李陵罪行无关的理由:

  • 第一,李陵是个孝子,还是有能力的人,可以被称为“国士”。

  • 第二,李陵有很大功劳,这场战争打得很漂亮,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外力因素,不是指挥问题。

  • 第三,李陵虽然战败了,但这一战的影响是长久存在的,必然让敌人惧怕汉兵。

然后才是为其开脱的真正理由: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从这里就能看出,司马迁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前面列举了大量的信息,和李陵战败投降没有关系。

难道说,一个人如果之前的品行都非常好,很有能力,甚至立下过非常重大的功勋,他就可以叛国吗?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功与过是两回事,有功自然该赏,那有过自然是要受罚。立下功勋得到奖赏,当犯下罪行的时候就说功过相抵,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而最后那一个理由,李陵的投降是假降,实际上是为了继续在暗中找机会帮助汉朝,更是司马迁的假设,并不成立。

这在李陵后续的表现上就能看出,即使没有帮助匈奴训练士兵,那后来劝苏武投降匈奴,这难道还是“假降”吗?苏武写信给李陵,从李陵回信的内容来看,他对于汉朝的怨念是很深的,这都足以证明李陵的投降并不是假降。

司马迁知不知道这一点?他当然清楚。

《汉书》当中是有《李陵传》的,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李陵既然都能称得上“国士”了,其投降的那场战役更是足以和古今名将比肩,那么,为何《史记》当中不给他列传呢?

《史记》中,李陵的事迹是附在李广传记之后,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李陵事件, 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呢

这样的手法在《史记》当中是有其他例证的,比如同是称王,项羽入“本纪”,而陈涉只能入“世家”,这种区别对待正是司马迁表明态度的一种方式。

所以,那个在司马迁口中能担得起“国士”的李陵,司马迁并没有为其立传,就已经能说明他也知道李陵的投降是罪在不赦的。

司马迁当时的一番为李陵开脱的话语,起到了多少作用不好说,但大概也就是出于二人朋友之间的情谊罢了,但在立场上确实是有问题的,也违背了其自身的史观。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李陵事件司马迁直言受了宫刑,司马迁受了宫刑后发愤写出了《史记》,《史记》成就了司马迁。我认为李陵事件与司马迁写巜史记》没多大联。1 司马迁他本人和司马家是祖传的史官,他有高素质的历史素养. 有丰富历史材料原始积累 2 汉武帝之前有汉景帝的八王之乱、秦未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社会较动荡、汉武帝时期社会趋向稳定, 也有利于编史。3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形,人们的历史观有不同的,司马迁看到秦的暴政引起了陈胜吴广起义,肯定了陈胜吴广。4 汉武帝虽对司马迁施了宫刑,但对司马迁的巜史记》是褒融的,没干涉司马迁写史,司马迁虽受了宫刑后耐坚持了史官的独立性严肃记史,不媚上俗下,还秉持了对李陵事件直言的个性看问题全面客观。5 巜史记》之前也有《尚书》《春秋》《战国策》巜左传》等等史书,司马迁总结了前期一些史书的不足,对史籍重新总结,写新的方式方法写历史。总之司马迁是个杰出人才,李陵事件对《史记》的巨大影响不大,只是对他的身体是个重创。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