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文件出台后,私教会不会变得非常普遍?
个人感觉,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私教的门槛比较高,大部分家庭负担不起。
私教市场的规模其实很小,之前,也有一些创业公司项目做过家教中介平台,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很多家教平台上的老师,主要是以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毕竟在校学生时间成本比较低,一天只带一到两个学生,一个月也能赚个几千块钱。但是,如果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去做私教,机会成本、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
现在一些大型课外辅导机构,获得一个潜在生源,平均成本是在五十元以上,注意是潜在生源,不是有效生源。
如果老师自己去招学生,那么机会成本、招生成本最终肯定都会转嫁到家长身上,否则老师就没办法赚钱。
现在市面上的私教课,一节课的单价基本都在三百元以上,假设孩子 一星期上两次私教课,每次课两个小时,那么,一天的补习费用则需要 1200 元。
如此高昂的成本,大部分家庭是负担不起的。正是因为私教成本很高,所以私教市场的规模一直不是很大。
第二,之前的减负主要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这一次的减负,其实,大部分规定是为了减轻家长的教育支出负担。
在“双减”文件出台之前,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推行寒暑假免费托管服务。
虽然,很多地区推行的寒暑假托管服务,采取的是自觉、自愿的原则。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参加,还是不参加?经验告诉我们,自觉自愿,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最后都会演变成“半强制”。
按照规定,寒暑假托管服务期间,学校的老师不能讲新课,但是,升学压力仍在,考试压力仍在,很多地区仍然是依据升学率来评判校长、教师的教学业绩。这种情况下,怎么能确保所有的学校,所有的老师都不提前学、提前讲呢?
如果学校的老师开始提前学、提前讲,学生是自愿参加还是不自愿参加呢?
换言之,这次的减负工作,肯定会减轻家长的负担,而学生的负担能不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能不能减轻?还有待观察。
现在有些地区的老师,已经明显感受到工作量越来越大。
可能过不了多久, 有些学校就会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如果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面,学生哪还有时间去参加课外辅导班?哪有时间去参加各种私教班?
第三,如果公立学校不能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课外辅导机构又被叫停,大部分家长可能会转向私立学校。
按照规定,学校开展的托管服务,在服务内容上,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在校内开展自主阅读,课后作业,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
这样的规定只对公立学校起作用,对私立学校可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现在私立学校,办学相对比较灵活一些,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的制度规章制度,灵活的安排课时计划。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有一部分教育集团,除了投资私立学校之外, 还投资有课外辅导班,这些课外辅导班不面向校外招生,只招收私立学校的在读生。
如果课外辅导机构真的迎来了大规模的倒闭潮,而私教成本又比较高,比较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此时,很多家长可能会转向私立学校,部分私立学校可能会在集团内部设立课外辅导班,以此来来吸引家长报考。
辅导机构被叫停之后,您会不会给孩子报一对一的私教班呢?
我认为不会。因为政策的方向是阻断资本进入校外培训领域。没有资本,没有机构就不会成为创业的风口。但私教会长期存在并替代一部分校外培训的功能,只是它的影响有限。原因是:
从目前的社会现象看,中国社会重视学历教育,重视文凭的做法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按道理说,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是人才,就具备从事好的职业的条件,就会有高收入的机会。但是,选拔人才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设置一定的外部条件和资格。于是,就出现了招聘条件中关于学历文凭的要求。这是发现人才的必要渠道。就目前来讲,具有大学文凭是基本条件,很难想像没有读过大学的人能够胜任公司管理或公务员岗位的工作。所以,上大学,上好的大学,甚至读研读博仍是家长的期望和学生的努力方向。通过课外培训提高成绩就是必由之路。
从传统的人才观念来看,读书是改变命运,突破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除了读书,还没有其他通往人生成功之路得普遍认可。不管是社会底层劳动者,还是富豪家庭,都会首选通过读书培养孩子,除非孩子厌学无法读下去。所以,重视教育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一项政策能够改变的,它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从现实来看,校外培训机构的取消,广大家长不会认为孩子可以放松学习,家长也可以解脱了。因为读书的终极目标没有变,他们必然转而寻求其他途径给孩子补课,而私教就是其中之一。我家大哥是小学高级教师,退休多年都已经 70 多岁了,亲戚朋友想方设法上门请他去辅导孙辈的学习,这些年就根本没有改变过,估计今后还也不会改变。
所以,国家政策管得了进入培训机构的资本,管得了机构的行为,但不会干预私人的自愿行为,只能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