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要是吕大师梦回汉武,估计会比司马迁都还惨!
解答,首先要简单介绍一下吕思勉是谁!
吕思勉,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民国时期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1951 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其作品有 《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等!
吕思勉评价历史人物,其观点是否正确,这个很难平叛!但是历史评价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统一的答案。吕思勉对汉武帝的评价,不是很好。
1
那么吕思勉为什么会说汉武帝用人不当,还是个败家的皇帝呢?
首先是汉武帝用人,除了外戚,还有一些宦官,这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能否属实呢?
《汉书·公孙弘卜式传》上记载: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佛及,如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响,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碲出于降虏,斯亦囊时版筑放牛之朋已。
可见汉武帝并非完全像吕思勉说的那样用人不当,在搜罗人才方面,汉武帝还是非常下血本的,他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寻求贤才重用八方名将!
在汉武帝时期,开辟了与众不同的三个选拔人才渠道,察举、征召、博士子弟,他的原则是唯才是举,适时用才!
2
我想吕思勉说他用人不当,主要是指用外戚和奸臣这两件事情,外戚无非就是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了,在那个时候,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比如同为名将的李广和霍去病,为什么李广就不得重用而霍去病却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霍去病在战场上能体现价值,更多时候汉武帝想立一个典型,为百年和亲屈辱洗白!所以需要这样一个人!
后来的巫 G 之乱时,用了江充等人,江充其人,是为佞人。但是汉武帝在那个时候他能用什么人呢?有些事情需要小人动手,才能做得干净利落!汉武帝其实就想让江充和太子斗起来,这样可以牵扯出太子党羽,最后两边都一网打尽,这是一种手段而已!
另外吕思勉还是汉武帝是一个承载了前朝盛世的幸运皇帝,其本身并未有什么能力,这种观点也是有偏颇的,即使汉武帝幸运地继承了前几朝的成果,那也要有这个意志力让其发挥最大作用才行,换成是后面的几个皇帝,可能就能那么大手笔去征服匈奴,开辟河西走廊,开通丝绸之路了!
3
吕思勉对于霍去病和卫青的评价,很大程度受到前面史学家的影响。
在司马迁《史记》称霍去病: 少而传中,贵不省士
说明霍去病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不顾士兵死活!霍去病的战法是闪电作战,快战快决!所以在行军打仗时,往往带的粮食比较有限,经常会出现缺粮缺水的情况,霍去病也不顾这些,他强调的是意志和战果,所以给人感觉是不体恤下属的。
但是霍去病作为一个 20 出头的小伙子,精力旺盛,求攻心切,也正是汉武帝需要的那种状态,也不能说霍去病有什么错。换做今天的特种作战,不也是资源有限,任务艰巨,还要达到目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古代阶级堆累的过程,并非霍去病一个人这一做!
4
吕思勉说霍去病和卫青等人没有什么将才,主要还是说汉武帝举一国之力征讨匈奴,人口是匈奴的数倍之多,算不上什么本事。这就有点杠精的意思!
照着吕思勉的思路来分析,人口众多就一定能打赢,那么后来东汉刘秀三万对决三十万,曹操 3 万对决 12 万,输了的那一方不是一文不值?
霍去病 800 人硬钢匈奴几万人,还是要一点勇气和能力的!
司马迁说霍去病领兵: 诚天幸而已!
那么也要有这个幸运才行,否则找一个倒霉蛋李广、韩安等人,那有可能半路自己迷路了,不用跟匈奴作战,自己都有可能渴死在沙漠中呢?
不过话说话人,吕思勉还是看了很多史书,对历史记录还是非常了解的,只是他的观点,我个人不完全赞同而已!
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卫霍即使放眼世界也是顶级军事家的存在。汉武帝为啥不用老将?还不是他们不思进取,连被吹的天花乱坠的李广也就是在本国边境上击退匈奴而已。要知道即使到了七国之乱战车这个春秋时期的兵种依然存在汉朝的军队里。在加上国力刚刚恢复对于骑兵的使用很少,当时汉朝国内更本没有人懂如何使用骑兵作战。所以启用卫霍二人实属正常。
只是靠裙带关系上位更是可笑,就问一句后世有几人做到他们的成就?又有几个君王在战争时期不和武将结为亲家的?
至于靠国力取胜这是肯定的,但只靠国力就可以了吗?后世的王朝那一个不是在生产力、人口、科技水平上超过汉朝的?(晋朝不算)但隋对高句丽、宋对辽西夏怎么解释?强如唐朝李世民也曾在对突厥的战争中犹豫过,和谈使者都派出去了。要不是李靖搞“无耻偷袭”打开了局面,结果真不好说。要不是徐达把难啃的骨头都啃完了,加上北元统治者早已经失去了老祖宗在草原上生存的能力。蓝玉能赢的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