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模式,培育出来的城市都谈不上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从江浙两省公示的 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 (意见稿)就可以看的出来,未来真正具有前景的城市无非是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其它具有国家级中心定位的城市。
2021 年 6 月,江苏省、浙江省 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意见稿)正在向全社会公示,征集社会意见(包括是否申报南京、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事宜)。
江苏省对待省会南京和浙江省对待省会杭州的态度,在两省近几天刚发布的《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征集意见稿)》里可以清楚地得到答案。
《浙江省 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征集意见稿)》已经向社会公示,明确杭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江苏省 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征集意见稿)》已经向社会公示,只是提出南京“对标”国家中心城市。
意见征集阶段过后就会正式上报国家,如果《浙江省 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就可以解释为国家同意杭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如果《江苏省 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只可以解释为国家同意南京“对标”国家中心城市。
“对标”的名词解释是: 对标先进找差距。个人认为:“对标”两个字类似于文字游戏,最差的城市也可以喊出口号对标最好的城市。近几年,各个城市都在大喊对标口号。二线对标一线,泛滥成灾;三线对标一线,屡见不鲜。提出“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并不等于要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同意“打造”,就是同意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意思。
补充: 目前各省市陆续出台的《2021-2035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国家出台的《2035 远景规划建议》指导下,统一编制的 15 年远期规划。错过了这一次,就是错过了 15 年。15 年后,国家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从 2010 年开始联合编制的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早就编制完成,相信几十年内应该再也没有机会申报国家中心城市了。
浙江人对江苏的认知分为两种:1、在外打拼对外关注的浙江人。2、在浙江生活很少出去的浙江人。下面我们分开来说。
第一种: 在外打拼的浙江人,尤其是经常去江苏的浙江人。对江苏的认知大概是以下几个标签: 江苏发展不错、江苏的城市建设很好、江苏的路很宽、江苏的高速服务区很有特色、江苏的高考难。这些是好的一方面认知,应该也是大部分人对江苏的感觉。不好或者中性的认知有以下几个标签: 江苏人不如浙江人会做生意,江苏小富即安的思想更重,江苏人很自负,江苏人喜欢内斗。
第二种: 普通的在浙江省内生活的浙江人。他们对江苏的认知可能出乎很多人都意料。其实大部分在省内的浙江人,对江苏都不是很了解,缺乏足够的认知。也不会去关心江苏如何。其实浙江有丘陵地区很明显的文化和性格特征。他们敢闯敢拼,商业氛围浓厚。且各区域都非常团结。这些特点在改革的大潮里,诞生了温州模式,义乌精神,也诞生了阿里、吉利这样的优秀企业。缺点是他们往往只关注于本身利益相关的食物,眼界格局不够大。目前江浙沪的格局就能说明这一点,苏沪一体化日益加深,江苏和上海无论经济还是人员流通,来往十分频繁,上海一定意义上是江苏的经济省会。而浙江缺相对独立。从小范围来看,苏南的苏锡常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区来往相对密切,毕竟语言习俗相近。至于浙南、浙西、浙东和苏中苏北的交往,其实非常少。在路上问一个台州人,泰州在哪里,他大概率是一个黑人问号脸。反过来也是一样。当然像江苏一些知名度高的城市,如南京,扬州,徐州但凡读过书的人肯定都知道。更深的了解,对于普通的浙江人民,基本不会有了。
虽然江浙沪经常被放在一起说,其实给人一种这三个区域很密切的感觉。其实现实生活中,不是像我这样的自媒体人,或者各位读者这样对这类事务感兴趣的人,基本上不会对超出自己区域的事情有过多或者过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