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年,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在紫禁城长春宫病逝,而当时各界对这位清朝实际上的最后一位皇后与皇太后,评价倒是挺高,称其为“女中尧舜”。
之所以这么说她,主要因为隆裕太后主动颁布《退位诏书》,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
其实,隆裕太后既没什么才能,长得也不漂亮,若非她的姑母慈禧太后干预,她根本不可能成为光绪帝的皇后,使得她的人生从此充满了各种悲剧,怎堪“可怜”二字能够形容。
其实在《清史稿》之中,对于隆裕太后的记载是极其简单的,仅寥寥数语。
“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
隆裕太后的本名叫做静芬,小名叫做喜子,同治八年出生在北京朝阳门内的芳嘉园。
静芬的父亲桂祥,只不过是个都统,还拥有个承恩公的虚爵,可她的姑姑却非同一般,大姑姑就是慈禧太后,另一个姑姑则是醇亲王的正室福晋。
在静芬很小的时候,慈禧太后就特意叮嘱弟弟桂祥,不要将静芬嫁出去给别人,说白了,慈禧太后早就算好了一切,想要将静芬推上皇后的宝座。
慈禧太后其实并没有做过皇后,咸丰帝时期,她虽然盛宠,但也只是懿贵妃,即便后来有了两宫同尊,但她还是处处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一头。
为了家族的荣耀,同时也为了将皇帝牢牢握在手里,慈禧太后安排了这桩婚事。
光绪帝的生母婉贞乃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从血缘上来说,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的夫家侄儿兼亲外甥,而静芬则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绪帝与静芬是表姐弟。
光绪十四年,秀女大选,慈禧太后直接圈中静芬,硬塞给了光绪帝,次年册封为皇后。
不管从记载还是留下的照片看,静芬的长相都十分抱歉,而且她为人沉闷木讷不苟言笑,根本没有能够吸引光绪帝的地方,若非慈禧太后硬来,光绪帝断然不会册立静芬。
可当时的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光绪帝载湉即便是贵为皇帝,那也只有乖乖听话的份儿无法拒绝,而婚后的夫妻生活,可想而知。
光绪帝极其宠爱珍妃,而对于皇后,几乎不闻不问,静芬常年被冷落在长春宫。
刚开始,慈禧太后还怪责光绪帝,可时间长了,她好像也明白了什么,因为静芬实在是沉闷刻板毫无趣味,长得既不好看,也没有有趣的灵魂,招男人喜欢才出鬼了。
而对于这些,静芬虽然偶尔也会生气,但大多数时候,她都安静的待在长春宫之中。
作为一个女人,静芬是极其不幸的,她嫁给了完全不喜欢她的丈夫,她从没得到过光绪帝的宠爱垂帘,并且煎熬了多年之后,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都崩逝了。
因为光绪帝绝嗣,所以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之下,醇亲王府再次出了个皇帝,载沣的儿子溥仪被强行抱入宫中,继承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宗祧。
随着溥仪的登基,作为光绪帝皇后的静芬也成为了皇太后,但也就做了三年。
其实晚清大厦将倾,谁也无力回天,慈禧太后当年尚且还有手段支撑,而她一没,清王朝也算是彻底走到头了,就在溥仪尚且不懂事的时候,辛亥革命开始了。
隆裕太后的能力手腕,根本没法子和她那位姑母相提并论,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的发生。
按照裕德龄的描述,隆裕太后根本没心思去掌握天下,她想要的治所平安而已,在宫中她也尽可能去教导皇帝,是个极其温和谦逊,富有教养的女子。
可命运不肯放过隆裕太后,1911 年,载沣辞去摄政王的职位之后,朝廷之中就剩下隆裕太后在那儿孤掌难鸣了,她算是彻底走进了绝境。
无奈之下,隆裕太后将一切事宜都托付给了袁世凯,只要求保全她们母子的性命。
很快,袁世凯呈上了《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等等,隆裕太后非常满意,相对于被推翻,像那时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一样的下场,能平安退下已经很不错了。
于是乎,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终结,中国的王朝时代结束了。
清朝有个关于叶赫那拉灭爱新觉罗的传说,一般认为这里的叶赫那拉是慈禧太后,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尴尬的是,宣告清朝结束的叶赫那拉氏,却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
清帝退位之后,紫禁城那一方天地还有诸多的皇室宫殿园林,全都还保留在逊清小朝廷的管辖约束范围之内,也算是一种延续。
清朝的结束,并不能怪到隆裕太后的头上,可背锅的仪式感,却落在了她头上。
毕竟宣布退位的是她这位末代皇太后,隆裕太后自从那以后,身体也是每况愈下,相传隆裕太后酷爱嗑瓜子,并且患有热症,在那之后,她的病越来越不好了。
就在第二年,隆裕太后在长春宫病故,享年仅有四十六岁而已。
隆裕太后崩逝之后,袁世凯下令全国半旗致哀三天,所有人穿孝二十七天,在太和殿举行的哀悼大会上,赫然挂着“女中尧舜”的巨大横幅,这也是当时对隆裕太后的评价。
隆裕太后,既没有能力,也没什么作为,但她去世之后对于她的评价还是非常之高的重要原因的话,那就是她主动交出了大权,和平退位。
就在《退位诏书》颁布后,各界都对隆裕太后赞赏有加,尽管当时隆裕太后哭得不行。
人们觉得,隆裕太后以国家为重,不将皇位作为私产,能够让国家早日步入正轨,让出了大权免得生灵涂炭,这份大义,实在是与远古的尧舜一般无二。
但说实话,隆裕太后可不是自己愿意,她实在是没办法了,交出去好歹还能保全身家性命。
整体来说,隆裕太后是个无能的人,根本没有什么主动的大作为,她也是个可怜人,隆裕太后的人生完全都是身不由己构成的,虽贵为皇后与太后,却始终如若浮萍,随波逐流。
隆裕太后的政治才能自然无法与慈禧太后相比。慈禧依靠自己的心机与才能一步步走到大权在握的位置,而隆裕太后是被历史推到了身不由己的位置。既不能依靠自身的能力扭转危局,又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分担重担,她的命运几乎被历史注定。
在袁世凯的忽悠下,隆裕太后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清廷退位。之后没多久,隆裕太后在无尽的愧疚中抑郁而终,因为她觉得大清王朝是亡在了她的手中。其实我们都知道,无论有没有她,大清都要灭亡,只不过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被她碰到了而已。
隆裕太后去世后,民国时期的达官贵人们差不多都去吊唁,当时的报纸也对她选择顺应历史潮流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得来说,对隆裕太后这个老实人而言,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同时也应该对她的历史贡献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