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大概大家都要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回答了。毕竟体育比赛里面,拳击、跆拳道等又快又激烈,可能观赏性最强,要不然怎么拉斯维加斯都开这种比赛呢?然后就是对抗性的比赛,比如各种球类,尤其是有身体接触、有速度的团体性球类运动。第三是竞速赛,这就包括了跑步和游泳。
游泳,就是 50 米泳池,少则 50,多则 1500 米,除了混合泳之外一个姿势来回游。尤其 1500 米,看个 15 分钟,作为观众的你或许倍感无聊。但其实真正游泳选手来讲,长距离比赛也是有一个节奏、有战术在里面的。比如这次世锦赛,孙杨之前表现相当好,但 800 米自由泳的比赛,前 500 米已经被意大利的德蒂拉爆了。对手以逸待劳,加上故意加快了前半程的速度,事实证明这个战术成功了。200 米、400 米以上的中长距离赛事,体力分配非常有讲究。
跑步也是一样,短距离比赛可能实力、起跑能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长距离项目,尤其像 10000 米、马拉松,竞走,还是非常有战术配合的。比如两三个队友同时在场上,就会前后半程带节奏的分工,来保证那个实力最强的能发挥出水平,同时也会针对强大对手来制定拉节奏的战术。认真看完全场,不会觉得太无聊的。
奥林匹克运动曾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其中,“更快”被放在了第一位,而游泳和跑步等比赛比的就是一个“快”字,它最直接的就是带来视觉冲击、神经刺激,就是比快,比赛时间短,观众观看时最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调动观众的喜怒哀乐。
田径被称之为“运动之母”,正因为它是人类最本原的本能,人生下来(度过婴儿期后)就会跑步,但人却不可能生来会就是打篮球踢足球,或许田径的观赏性不如对抗类项目那么激烈,但是从人类的本原出发,每一个项目都自有其魅力。换句话说,球类项目的对抗在于击败对手,而田径项目的对抗在于挑战人类极限,跑道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代表着自己挑战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人们时常会把男子 100 米短跑形容为万众瞩目的,可见此项目在观众眼里的地位。100 米短跑,主要考验运动员的爆发力,有爆发力的体育项目必然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100 米赛跑瞬间即逝,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动态美展示,当然,这种视觉冲击比较单一,但非常精彩。所有竞技体育都有共同点,因为有对手,所以有竞争,因为有竞争,所以必然会牵动观众的神经。
游泳,一项看起来很爽的运动,确实,游过泳的都知道,但来到了竞技体育,或许它就成了力量和爆发力的比拼,与它们相适应的典型例子便是 1500 米和 100 米自由泳。同样短时间的冲刺,给观众感官带来刺激。
至于用什么姿势去观看直播,笔者认为,最好不要躺着卧着,一旦兴奋起来容易伤到或者扭到自己身体某个部分。
就像题主所说的那样,游泳、跑步比赛,大多数时候所追求的就是“快呀,快呀”。
与篮球、足球等提倡团队合作的项目不同,田径和游泳比赛大多数时间都是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舞台。在这些比赛项目中,观众所希望看到的,就是一个运动员不断突破所谓的人类极限,不断创造出更让人惊叹的成绩。
就拿田径项目中的男子 100 米为例。很多年前,曾经有“专家”相信,人类是不可能跑进 10 秒大关的,但一代又一代的男子百米“飞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10 秒,真的根本不可能是人类的极限——截至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是博尔特所保持的 9 秒 58。
不仅仅是男子 100 米,田径和游泳项目从未停止过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而且在践行这一点的道路上,田径和游泳运动也的确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也许,这就是欣赏游泳、田径等比赛的最正确“姿势”:在运动员不断超越对手、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挑战极限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这一点的确与那些团队运动有很大的不同,但谁都无法否认田径和游泳这些比赛的魅力。
不仅仅是突破自我,田径和游泳赛场上也有过太多体现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经典瞬间。1968 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赛场上,因为意外受伤而不得不一步步“走”到终点的阿赫瓦里,留给了竞技体育世界一句伟大的名言:我的祖国从 7000 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
阿赫瓦里和他的这句名言,激励了多少人?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近年来的田径和游泳赛场,兴奋剂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的确成了这两项运动无法言说的痛,但是,这毕竟和田径以及游泳比赛的本质,以及他们所带给观众的激动、感动以及冲动无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