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会不会通货膨胀

12次阅读
没有评论

相信大家都发现了一个现象,这段时间不少商品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浮,经济在发展,大家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但钱却似乎渐渐变得“不值钱”了,购买力在逐渐下降。

目前国内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坚战已经初见成果,但在这段时间,国内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为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央行这段时间大小动作不断,放松货币政策,持续向市场释放资金,虽然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持续降准无疑会给老百姓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学金融学教授张成思表示,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较为明显,调节需要合理适度,货币政策不能过度反应。

通货膨胀本身是经济学的一个中性术语,在生活中的直观的表现就是货币贬值与物价上涨。在宏观经济中,适当的通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一旦通胀过度,货币的流通量严重超出了市场的需求量,就将引发可怕的经济危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因为通货膨胀失控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国家。当时德国大量印刷钞票,试图转移自身的债务危机,并用来支付工人们的工资,仅 1923 年就印刷了 100 万亿马克的钞票。然而这些超发的钞票很快引爆了德国的经济危机,马克对美元的汇率暴跌,钞票成为了废纸。

这个时候房子、车子等都变得一文不值,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1923 年德国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 当时每个德国人都可以说是亿万富翁,兜里装着几十亿的马克,但 2000 亿的马克都不一定买得到一个面包,他们握着大笔的钞票却填不饱肚子。

当然了,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选择随意超发钞票引发通胀危机。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关注通胀的问题呢? 这是因为相比起富人,通货膨胀对“穷人”,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最大。

普通人获得财富和使财富增值的渠道较少,因此所拥有的财富资源也较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通货膨胀之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但普通人的总有生活花费的刚需,如果不降低生活质量,需要的花费自然就增多了。

对于那些拥有更多资本和渠道的富人来说,通货膨胀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不大,反而可以成为他们获得财富增值的机遇,而普通人大多在不知不觉间被蚕食了本金。

对于通胀问题,央行也做出了回应,表示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会针对性的进行及时的调整,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国内绝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同时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合理配置理财产品,比如低风险的年金、股票、基金或黄金贵金属等来对抗通胀。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这场 Pandemic 大瘟疫,好似战争一般,各国正在重塑经济,要求大幅增加公共开支和货币支持,无疑会导致公共债务大幅上升,以及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

这是否意味着,疫情过后会通货膨胀?存在这种可能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 1923 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中通过通胀消除了国内战争债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财政债务与 GDP 之比达到了 250%。即适度的通货膨胀使其部分债务得以抵消。

但也不一定。

其实,危机萧条之后会通胀的说法,是个迷思,除了有几个个例之外,其他危机之后并非如此,这点上,弗莱德曼比凯恩斯分析得精准,事实也是如此,危机之后,很多情况之下反而会通缩。

特别是这次,当这场危机来临之际,我们正面临着高私人债务水平、低利率和持续低通胀。而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与一场大规模战争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战争会导致经济重组,并摧毁物质资本。而这次大瘟疫是通过抑制依赖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供给和需求从而缩小了经济规模。其直接影响看上去反倒是强烈通缩性的:失业率飙升,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支出大量减少,预防性储蓄大幅增加。消费模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通胀指数变得毫无意义。

比如,美国的物价正在下跌。美国 3 月的 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下降 7.5%,而 4 月的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的降幅为 2008 年 12 月以来最大;日本 4 月份的核心消费物价就同比下跌了 0.2%。还有,今年油价暴跌,反映出全球需求快速下滑、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都在降价——主要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CRB(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自今年 1 月以来下跌三分之一……

因此,根本不用考虑疫情过后会不会通货膨胀了,再次警示,全球同此凉热,只要有一个地方的疫情没有结束,这次大瘟疫就没有结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守住现金,守住工作,能健康地度过今年就是人生赢家了,其他都暂时别想了,点到为止吧。

最后,顺便打个小广告,《美国生活经济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疫情过后会不会通货膨胀

你对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