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一个练功者练成了太极拳什么功夫,在实战中怎样战胜对手,这样一个对程来说明太极拳的实战原理。
练功者首先要练桩功,就是川字桩,身体十分之七的重量放在一条腿上,并且悬臂。当这条腿和胳膊受不了了,就换腿換胳膊。
此外还有些配合动作,兹不赘述。前些时,陈氏太极拳的陈晓旺,让一个大力士,把他推出一个直经一米的,地面上画的一个圆圈,对方没能推出去。
这就是一种桩功的展示。
这叫根稳,我们看散打比赛,两个人一撞,其中一个摔倒了,这就叫根不稳。
根稳有什么用呢?当你和对方打斗中发生了身体碰撞,对方虽未摔倒,也会摇晃,就会动作失准,无力,并容易被拔根,摔倒。
长期的桩功加上双人练习,时间久了,根据实战需要,身体会随心所欲地把重心移向右腿或左腿。对方打来之力,打不在你身体重心上,永远是打在你侧面容易转动的地方。就象一拳打在篮球的侧面,并没有把篮球击远,只是转了一下。
我们看有的散打运动员脚步灵话,进退迅速,觉得很好。其实太极拳有八门五步,五步是进,退,顾,盼,定。不仅进退迅速,而且左右移动非常灵话,需要停的时候就象定在那里,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实战中,有时将对手击来之力,加上自已的侧力,将对方“伐”出很远,。所谓伐,就是太极拳习练者用双掌或单掌击向对方,施以对方的是一种全身的合力,后脚蹬地,腿,跨,腰,臂一齐用力,会将对方摔跌出很远。
这也是师兄弟对练的结果。
太极拳的走架子,能使身体各部位,身随心动,灵活无比,在这个基础上练双人推手,推手的目的是听劲,懂劲,对手力道的方向,大小,以及自已的对应,都能想都不用想,就象人的本能那样,随时作出该有的反应。这样就练出太极拳最精华的部分一一化劲。能将对方之力化去。
上下相随人难进,四两化动八千斤。
所谓四两拨千斤是对化劲的描述。
掌握了化劲以后,在实战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情况,就可随机应变,有的是把对方伐出去,有的是把对方置于被动地位,施以太极擒拿手,造成对方胳膊骨折或腿骨折。有的情况下,对方后背暴露,可一掌令其吐血。”
太极拳可用于实战。
防守时太极拳通过随曲就伸、舍己从人来达到引进落空、化解来势的效果,从而保证重心不动摇,身体平衡和心理安逸都不致在运动中受到破坏。即所谓“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进攻时太极拳有多种发劲方式,但那些通过较长时间粘住对方身体、靠较长距离加速来进行推拉等的攻击方式,通常只能在对方重心不稳的情况下将其发出或使其跌倒,很难伤到训练有素的强敌,更不能使其丧失战斗力。当然,这也是太极拳的优雅之处。真正能在现代搏击中展现威力的,当属那些短促发力的招法。这其中最具威力的,本人觉得应该是“炸劲”。炸劲爆发时,意念好比起爆的雷管,从丹田下至入劲梢点(多为蹬地点)、上至出劲梢点(即触击点)整个贯穿线路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好比炸药,发劲时它们几乎同时爆炸(骤然由至松到至紧),而不是可以排清顺序的依次传导。炸劲几乎不需要时间和距离来加速便可产生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动能(节节贯穿的时间可忽略为零),所以会让敌人防不了,也抗不住。
炸劲实际上就是瞬间的一气贯通。这种传导无论是缠丝式还是抽丝式,其爆发之快都足以让人说不清它在体内的走向究竟是由根至梢(谓之“起于脚”),还是由梢至根(谓之“梢节领劲”),或是由丹田至两端(谓之“以丹田为核心”);目前尚未听闻从两端向丹田传导的说法,但未必就没有人觉得如此。平日练拳时通过节节贯穿来打通传导线路(实际上全身所有部位都在传导线路上),通过大松大柔的神经控制体验来化掉僵劲和散乱之劲,是练成炸劲的必由之路。注意:松柔不到家,传导未通畅,强求炸劲容易自伤。
至于太极拳中被引进的现代擒拿格斗术,则不宜被用作解释太极拳为何能实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