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有一对八十多岁的大爷大娘,就经常捡废品,他们有个外号“老鸳鸯”呢。
为什么叫“老鸳鸯”呢?
因为大爷大娘一辈子特别特别恩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夫妻两有什么大矛盾呢,他们很少吵架。
大爷以前在新疆部队工作,大娘随军多年,因为环境的恶劣,他们在偏远的新疆渡过了很长的一段艰难的岁月,并养育了三个子女。
后来,大爷转业回来了,三个孩子都很顺利地读了大学,纷纷结婚成家生子,大爷大娘又帮着把孙子外孙们带大,闲了下来。
大爷大娘喜欢自己独住,于是就两人互相扶持,单独住了多年,平时或周末孩子们过来探望。
前几年,大娘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崴着膝盖了,站立久了就有些辛苦,从那以后,大爷就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大娘一般一周包一次饺子,就是她的工作。
大娘和大爷总是形影不离,大娘下楼的时候,大爷总是跟在她后面,拿着一个马栅,以便大娘随时坐下休息。
我们经常遇到大爷大娘散步,每次遇到他们,只要一跟他们打招呼,大爷就摆摆手说:“你们快去忙吧!”大娘也在一边附和着。
但大爷大娘有一个捡废品的习惯,他们不仅仅捡能卖的废品,还捡居民们丢得不好的粮食和一些干粮,把那些废弃的食物晒干装好,周末的时候,让她们的女儿带给郊区的亲戚喂鸡。
大爷和大娘的儿女们总是劝他们别捡了,但是他们总说看着东西浪费了可惜,也不是特意去捡的,只是在散步的路上,随手捡一点。
有的邻居跟大爷大娘开玩笑:“你们的工资都花不了,儿女们也都很好,你们捡废品,还要当千万富翁吗?”
大爷听了总是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看着东西浪费了可惜,也不累,就当锻炼了。”
去年小区为一大病邻居筹集善款,大爷大娘捐了一万元,这可是拔了头筹,大家知道,大爷大娘这么多年卖的废品,也不够一万元,但他们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却表达了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大爷和大娘依然天天捡一点点废品和食品,早已经成了我们这里的一道风景,大家还是称他们“老鸳鸯”,他们的确是我们小区最幸福的一对老人。
大家都很羡慕他们的好身体,也欣赏他们即使捡废品,也很自在的生活。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最近两个月,我在市区建设路的一个“三无小区”当志愿者,目睹了很多老人在垃圾箱里捡废品,其中有个叫“老赵头”的,让我印象深刻。
老赵头有 70 岁,退休前在机械厂当钳工。他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不苟言笑,头上戴个棉帽子,身上穿的是以前厂里发的蓝色劳保棉服,肩膀上还缝有一块小补丁。
他和媳妇生养了三个儿子,孩子们长大后都进厂参加工作。小儿子结婚晚,买不起房子,老赵头和媳妇一商量,把自己住的两室一厅房子让给小儿子住,自己两口子在这个小区租了一间半的平房住,一住就是二十年。
老赵头说自己两口子年龄大了,在哪里住不是住,也不讲什么生活质量了,只要身体健康,少花钱,比什么都强。
小区里租房子的年轻人多,他们爱在网上购物,每天丢弃在小区门外垃圾箱的纸箱子不少,老赵头捡拾整理后,用自行车推着,卖到一公里外的废品收购站,他说那里秤够数,给的价钱也合适。
老赵头心疼老伴,经常埋怨自己没本事,让老伴跟着自己受了一辈子苦。怕别人笑话老伴,他从来不让老伴去捡废品,卖的钱攒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带着老伴下馆子,给身体补充营养,改善生活。
两个月里,我只见到小儿子三口人回来看过老赵头夫妇,他两口高接远送,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老赵头从屋里拿了一盒酸奶,非让我喝,说是儿子专门给他买的的。谈起其他儿子,老赵头嘴里不停地说:“好着哩,好着哩,都过得好着哩!”
其实,他老伴都给我说了,因为把自己房子给了小儿子住,那俩儿子儿媳都不愿意,除了逢年过节,一般很少来看他们。“他们都是厂里的中层干部了,哪个也不是缺钱的主,为啥要和没钱的兄弟争这套房子啊?”她想不通,都是亲兄弟,有时候觉得他们办的事让自己伤心。
早上八点是捡废品的高峰期,年轻人上班,急匆匆的手里提着纸箱和装着易拉罐的塑料袋,路过垃圾箱顺手就扔了进去。老赵头则忙得不亦乐乎,捡出丢弃的塑料袋,掏出易拉罐放在脚底,抬起脚用劲往下一跺,圆鼓鼓的罐体瞬间瘪了下去,他不紧不慢从兜里掏出吸铁石,吸了一下易拉罐,对着我大喊一声:“铝的,一毛一个呢!”
老赵头心地善良,有邻居要搬走,他去帮助人家打扫卫生,人家心里过意不去,把老式的“大屁股”电视送给他,他转手就卖给收废品的,挣了 60 元,激动地给老伴讲起来,老伴则笑着擦着眼角的泪花,连声夸他说:“好人有好报!”
小区水费收的贵,老赵头有办法“节约用水”。他趁马路边公厕管理员下班后,利用清晨和夜晚的时间,提着小桶去公厕里面接水。两口子在家也不用上卫生间,都是到公厕去解决。每个月小区门口贴的水费通知表上,他家始终是最低的,才用了一吨水。有的邻居不服气,说就是冲马桶一吨水也不够啊?老赵头不辩不吵,只是呵呵笑着,背着手扬长而去。
老赵头说现在年轻人素质高,知道他捡废品,有的直接收了快递,把包装一拆,就把纸箱放在他家门口,有的见他正在垃圾箱里翻找,赶紧提醒他,自己手里的塑料袋里有摔碎的玻璃杯,小心扎手。
现在只要人想到的挣钱方式都有竞争者。有几个在外边捡废品的老太太发现了这块“宝地”,轮番过来“发掘”。僧多粥少,老赵头的收入是直线下降,但他想得开,都是拾荒人,“拾荒人何必为难拾荒人”。他只要见到背着编织袋过来的老太太,放下手里刚刚捡的废品扭身就走,“女士优先”是他的口头禅。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出钱请孩子们到饭点搓一顿,顺便说说我们老两口养老和房子的事,都是自己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把话说开了,就没有那么多惦记和猜疑了,家和万事兴啊!”老赵头嘴里嘟囔着,又走到了垃圾箱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