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答,袁崇焕之死的直接诱因的确是由于离间计。但是,这并非是主要原因,他和崇祯帝的君臣失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据 《明史·袁崇焕传》 记载:
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而且,袁崇焕最后被崇祯施以凌迟之刑,的确够惨烈,够悲壮。但是,造成这样的下场,他本人虽然冤屈,但也难逃干系,不能完全归咎于崇祯皇帝。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久负盛名的“袁督师“。
袁崇焕(1584 年——1630 年),字元素,号自如,祖籍是广东东莞。他是明末最著名的将领,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和生死存亡之际,主动请缨戍边,有效抵御了后金的入侵。
由于一系列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宣传,袁崇焕在民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高。很多人都认为,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被冤死的一代名将,是继岳飞之后的又一个冤死的民族英雄。
袁崇焕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在那个 “崇文抑武” 和“党争遍野”的年代,他能以自己的儒生之躯奔赴国难当真难能可贵。天启二年,他在 38 岁时被任命为兵部主事驻戍辽东,负责抵御关外的袭扰。
期间,曾经率部击退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俩的多次进攻,先后取得了 “宁远大捷” 和“宁锦大捷”。由于受到党争的波及,袁崇焕之后被长期闲置不用。
崇祯登基后,一心要“中兴大明”,他很快启用了袁崇焕总领对后金的军务,负责督师蓟、辽、天津、登、莱等地区的一应军务。
不过,在赴任前袁崇焕却夸下海口要“五年复辽”。就因为这次不谨慎的妄言,埋下了他今后人生的悲剧,因为崇祯把这句表决心的誓言当真了。
赴任后不久,袁崇焕很快发现自己的兵源和粮饷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虽屡屡请旨催促却无济于事。不得以,他打起了毛文龙的歪主意。
毛文龙在辽东失守后,率领二百余人留守沿海地区打游击,逐渐占据了皮岛,还有旅顺及周边的许多岛屿。由于后金骑兵强悍,但却不习水战,所以他们对于毛文龙开辟的这 “第二战场” 非常挠头,极大地牵制了他们对于辽西的继续进攻,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不利的境地。
毛文龙的驻军犹如嵌入后金的一枚钉子,使之如鲠在喉却无法拔出。但是,他自恃有功于朝廷,虽然名义上归属明廷统辖,但对于朝廷的指令越来越阳奉阴违,逐渐成为了一股割据势力。
在毛文龙的经营下,皮岛的军力已经达到了近三万人。而最难得的是,毛文龙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没有得到明朝的多少军饷和补给。换句话说,这关外的三万人马,不领老朱家的工资,只需要颁发几个空头衔即可为老朱家卖命。
袁崇焕为了筹措军饷,竟以视察部队为名渡海来到了毛文龙的地盘。双方的会面当中,袁崇焕突然发难,当场就逮捕并以 “十二大罪” 为由直接斩杀了毛文龙。但这些罪名,大多都经不住推敲,欲加之罪而已。
毛文龙当时的职务是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武职正二品;加太子太保衔,文职正一品;另赐天启皇帝的尚方宝剑。这表明,毛文龙既是钦差大臣,又有尚方宝剑在手。
再说袁崇焕,他的职务是蓟辽督师加兵部尚书衔,并领尚方宝剑,是武职正二品。
按理说,袁崇焕的官职位居毛文龙之下,两人都有尚方宝剑。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尚方宝剑是朱由检给的,而毛文龙的尚方宝剑是朱由校给的,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完成时”。
最可气的是,袁崇焕在斩杀毛文龙之前并没有请示甚至通知过崇祯帝,等生米做成熟饭了才告知崇祯。崇祯那个气啊,你还有没有将我放在眼里!
笔者个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袁崇焕为何要斩杀毛文龙。起码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完全不具备斩杀毛文龙的时机,这无异于一次内讧。
毛文龙被杀后,最开心的莫过于皇太极了,自己的一枚钉子突然被人拔掉,从此可以再无后顾之忧地攻击明军。
果然,在毛文龙被杀后几个月,后金就绕道从古长城攻入山西并且兵临北京城下,造成了震惊朝野的“己巳之变”。
就这样,在袁崇焕的 “励精图治” 下,后金大军第一次攻到了崇祯的眼皮底下。崇祯吓得够呛,赶紧急调各路大军入京勤王,抵御皇太极。
袁崇焕闻讯后,星夜兼程驰援京师,他还令宁远总兵祖大寿率领精锐作为先锋并遇敌即战。终于,袁崇焕在北京城下击退了皇太极的八旗大军,使得京师得以保全。
战后,袁崇焕认为自己即便无功,却也能功过相抵了,但崇祯却不这么认为。据 《明史·袁崇焕传》 记载:
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
甚至于,崇祯开始怀疑毛文龙数月前被杀,是袁崇焕与后金的密谋,为的就是今日突袭北京城。因此,当袁崇焕提出让自己所部士兵入京休整时,遭到了崇祯皇帝的严词拒绝,下令他们迅速返回驻地。
后金凭借这股“东风”,上演了一出拙劣的离间计,竟然让崇祯信以为真了。他立即下旨召回袁崇焕并在平台逮捕下狱,事情做得既决绝又迅速。
之后,在东林党人的大肆弹劾攻击下,袁崇焕最终在次年被崇祯下旨凌迟处死。据传,袁崇焕的行刑场面极其的惨不忍睹,受到蛊惑和欺骗的百姓竟然向刽子手争相“生啖之”。真可谓: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不过,笔者还是坚持认为,袁崇焕死得悲壮,但或许并不冤枉。他的确对于抗击后金做出过卓绝贡献,但似乎也没什么可以载入史册的彪炳战功。远的不比,就说明初的几个名将,比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他是绝对望尘莫及的;即便戚继光、李如松等区域性的将领,我看他也很难逾越。
至于说,后世对袁崇焕的歌颂和评价,更多是由于满清政权的反明反汉宣传,而且这一宣传就持续了 200 多年。
或许,我们真的被愚弄了。袁崇焕爱国不假,但并不能称得上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和擎天一柱。
袁崇焕被崇祯处死并不冤枉,是罪有应得。
第一,袁崇焕忽悠崇祯,他的五年复辽计划不具备操作性,辜负了皇帝对他的充分信任,不仅涉嫌犯有欺君之罪,而且间接导致由于朝廷对五年复辽计划的支持而加重了百姓负担,逼反了更多的农民,加剧了内忧外患局势。
第二,诛杀毛文龙,给后金军队杜绝了侧翼威胁,使得金军可以放心南下,而无后顾之忧,大大恶化了明军战略形势。
第三,资粮蒙古,间接资助后金。粮食是战略物资,而且征粮已经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送粮会进一步加重百姓负担。
第四,涉嫌与后金谈判,有出卖国家利益嫌疑。作为一方统军大帅,不请示朝廷,甚至违背朝廷意愿,与敌人沟通谈判,的确罪不可恕。
基于以上四点,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