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辞去现在稳定的工作,回去陪伴小孩读书的说说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不该。

一、题主问题描述不够清楚。

1、孩子教育中的问题具体是什么?改善的方法有哪些?是不是必须要有一个人专职陪伴?这些脱离了具体家庭情况,很难分析判断。而且如果是孩子需要特殊帮助,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该不该辞去现在稳定的工作, 回去陪伴小孩读书的说说

母爱是伟大的,愿意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付出。有的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自己先去读了一个心理学硕士;有的为了督促孩子练琴,学习画画,自己到成了半个专家,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也存在一种盲目的期待:如果我多陪陪孩子,孩子学习就会好起来,我不喜欢孩子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好。这就像一个女性,生活遇到问题,归咎于,我不够美丽一样。一个母亲,教育遇到问题,归咎于我不够多陪伴孩子,很可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

事实是,如果找不出孩子读书中的具体问题,就是回家陪伴孩子,也可能对事情没什么改善,甚至适得其反。

该不该辞去现在稳定的工作, 回去陪伴小孩读书的说说

2、所以比起这样笼统的问:我到底该不该回家陪伴孩子?不如静下心来,列出需要解决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找出对应的改善方法,一点点做起来。有时候这种大而化之的问题,其实不是寻求答案,而是发泄焦虑,寻找共鸣,抚慰情绪。不外乎:“我都想到了要为孩子回归家庭,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了,我是个多么好的妈妈。”这样的情绪或者焦虑,于事无补,于人无益。

二、任何女性都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是什么?是在社会立足的基点。

现代社会职场形态多变,自由职业者很多,很多人的职业路径并不是服务于大机构,大公司,但是他们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并且通过薪酬获得了社会认可,同时时刻和社会保持联系。这就像一个细胞没有脱离植物,始终是活的;脱离了植物,就会逐渐消失。

该不该辞去现在稳定的工作, 回去陪伴小孩读书的说说

1、全职主妇面临的家庭关系新挑战,也会影响孩子成长。

可能您家境优渥,不缺这一份工资养家。但其实做过全职太太的人都知道,哪怕是丈夫有,和自己有还是有差别的,手掌向上向人要钱花的感觉并不好。不对等的经济基础,长此以往,会使得夫妻关系的天秤逐渐倾斜,本来平等的婚姻关系,逐渐变得一方主导,一方从属。由于脱离社会,逐渐缺少共同话题,丈夫在外面打拼很辛苦,但是回来和妻子说吧,她又什么都不懂,如此种种。经常有一种说法,全职太太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就是指这种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生活依附于婚姻的情况。若有一天,感情有变,先生还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不还养活了你十几年吗?

您说这些您都忍了,为了孩子还不行吗?不行。

该不该辞去现在稳定的工作, 回去陪伴小孩读书的说说

2、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养育优秀孩子的基础。

忙于工作的父亲,忙碌缺乏安全感的母亲,父母逐渐疏远和缺乏交流,这些隐藏在家庭生活里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触发点。孩子很聪明,他们什么都明白。

由于对婚姻生活不满足,对丈夫缺乏期待,您还可能把过多的注意力关注在孩子身上,也就是常说的:孩子是我的全部。你会想要控制,潜意识里不希望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人,怕他们长大了就不需要你,希望他们永远可爱,永远是自己的乖宝宝。这些做法都会侵蚀孩子的独立性,模糊边界感。都说父母之爱,是为了放手的爱,一个不敢、不想、不舍得放手的母亲,并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该不该辞去现在稳定的工作, 回去陪伴小孩读书的说说

三、最重要的一点,身教胜于言传。

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你是什么样的人,在最亲近的人眼里,无处遁形。想养育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没有什么比坚强勇敢地生活着,更能教育孩子。您为平衡工作和生活做出的努力,您在职场上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您的勇气和坚持,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这比一千句的教导更加有效。

四、可能不讨人喜欢的几句实话。

这种牺牲自己,成就孩子的做法,往往伴随着,要求孩子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理想。我想孩子如果听到,一定会反问,为什么您不自己去实现呢?把自我实现的焦虑,通过争抢学区房,大笔金额投资早教,而转移到下一代身上,会让自己舒服很多。

该不该辞去现在稳定的工作, 回去陪伴小孩读书的说说

但是事实,每一代人里,读书非常出色,天赋异禀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社会平凡的分母。我们尚且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况论左右孩子的人生。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和付出没有价值,非常有价值,父母的期待和教育能够给孩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是说,不要投射过多的期待,成年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更要明白 孩子有他们独立的人生,无论你想或者不想,都不会转移

比起一个承载巨大期待,母亲为了自己付出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孩子,普通的,快乐的,健康成长的孩子,可能更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要明白的是,陪孩子读书,是项高风险选择。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假如从孩子的起始阶段来看,依次需要的大概是这样的。

婴儿期(0- 2 岁)呵护照料。身边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只要精心照料就可以满足需求。

幼儿期(2- 5 岁)陪伴教育。这个阶段其实非常重要,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不仅仅陪伴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在陪伴中时刻矫过扶正,答疑解惑。

孩童期(6- 9 岁)知规矩懂常识。这个阶段是父母监督孩子是否循规蹈矩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个人品质的黄金期。

少年期(10-15 岁)树形象,正三观。这里要清楚了,不是树孩子形象,而是树父母的形象,正父母的三观。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会出现叛逆期。这个阶段孩子不需要父母天天陪着他,孩子会有意识地脱离你的视线范围。和父母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正是这个距离的产生,让孩子有机会从远处反观自己的父母。树立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基本形象。因此这个阶段做父母的,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有意识为孩子树立各方面的典范。你做到 59 分,孩子对你就打 59 分,做到 80 分,孩子对你就打 80 分。这个分数,是孩子对父母的形象认识,并且会固定下来影响一生,所以这个阶段,加油吧父母们。

青少年期(15-18 岁)思想交流期。假如前面你都做的差不多,这个时期可以敞开脑门,让你的人生见闻见识包括观点,充分展示给孩子。孩子会很好地吸收很多养分。

因此,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侧重点不同。切勿在孩子最烦大人在身边唠叨的时期,你却整天跟孩子形影不离。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