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孔子所说的君子和小人

1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古时的“君子与小人”和现代的“君子与小人”,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其实区别是非常大的,现代人口中的“君子”很好理解,就是指“老实、厚道、善良”的人,相对应的“小人”则是指“奸猾、阴险、邪恶”的人。

而在古代,小人的定义非常明确,最早便是孔子规定的。尽管现代社会人们对“小人与君子”的定义已经模糊到无法明确鉴别的程度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重新拾起这种明确的“道德”观念,那么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会是是非常巨大的!下面这三点,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重拾“君子与小人”的道德观念。谈谈孔子所说的君子和小人

一、孔子对小人的规定

冯梦龙所书的《智囊》记载着关于孔子的一个故事,其中有一句原文,道出了孔子所规定的小人:

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1、第一种人心思通达但却是阴险毒辣。

这种人聪明又有才能,但是为人却比较阴险毒辣,与这种人相处,就像与一条毒蛇相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上一口。

典型人物便是背负千古骂名的“秦桧”,秦桧是南宋宰相,是一人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智力才能自然优异于常人,可此人虽有才智,但却阴险毒辣,朝野在其统治之下,都变得混乱不堪,岳飞更是因此而含冤九泉。

2、第二种人行为乖僻而且还固执己见。

孤独,是独来独往,是行为上的表现;而乖僻,则是自私自利,是内心中的表现。乖僻的人,往往都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不通情理,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典型人物便是官渡之战兵败曹操的袁绍。三国时,袁绍手握青、幽、幷、冀四州,无论从物资、地域,还是兵力上都压制着曹操,袁绍四世三公,家族声望也是曹操“拍马不及”的,可以说背景也相当深厚,但却偏偏被曹操以弱胜强,反败为胜了!原因就是袁绍此人,行为乖僻,刚愎自用,不接受部下的意见,结果被曹操略施小计,就钓上鱼钩。

3、言辞虚伪但却能打动人心。

有些人事情做得不怎么样,但讲的话,却偏偏能够打动人心,在我印象中,搞传销的,大多都是这种人,所以要避而远之。这种人实在太多了,毕竟“言行一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与“言辞虚伪却能打动人心”的人相比,张飞那就是完全对立的一种人,内心火热,但却不善于表达自己。桃园三结义之时,张飞想表达唯刘备马首是瞻的决心,却因不善言辞,只能附和关羽,说“俺也一样”四个字,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张飞那个表情,实在让人捧腹。

4、学识渊博却尽是邪门歪道

有些人读的书很多,学识也很渊博,但内心却充满邪念,肚子里满是坏水。

典型人物便是曹操,曹操学识渊博,但心中却尽是“尔虞我诈”的歪门邪道,在他刺杀董卓失败后,仓皇逃窜到故人“吕伯奢”的家中,在吕伯奢出去为其买酒的时候,因为听到杀猪的磨刀声,就以为吕伯奢一家,要加害于他,于是手起刀落,将恩人一家,满门屠尽。

学识少的人,没有理论依据,很难做到怀疑许多东西,因为肚子里没墨水,就算有心,也是无力。曹操懂得多,知道吕伯奢有加害他的能力,再加上曹操脑子里尽是歪门邪道,所以才造成了吕伯奢满门惨死。如果是刘备,虽同样知道吕伯奢有加害他的能力,但刘备心中没有那么多歪门邪道,所以大不了一走了之,根本不会像曹操那样因一点怀疑,就将恩人屠杀殆尽。

5、骄纵错误却以为理所当然。

蛮横无理,是这类人的共同特点,与其他四种人相比,这种人最让人无奈,因为这他们大多都是一些孩子的父亲、母亲。

母爱的天性,会让他们变得异常敏感,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外界的伤害,所以这些母亲,常常都会娇惯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掩饰和承担错误。

这五种人,是“五恶”,有其中一恶的,便可称之为“小人”,一个人如果不想招致祸患,就必须尽量远离这些人,这就是孔子对小人的规定。谈谈孔子所说的君子和小人

二、孔子对君子的规定

1、《论语》中并没有真正的规定君子的界限

孔子对君子的规定有很多,常见于《论语》当中,但如果熟读《论语》,就会发现,虽然孔子规定了君子要“仁、义、礼、智、信”,规定了君子的一些操守和行为准则,但整体来讲,其实是比较散乱和繁杂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界限。

造成这种原因,其实是因为《论语》并不是孔子亲自所书,而是他的弟子,依据他平日生活、教习的言论而整理成册的,自然是散乱无章的。孔子亲自所写的,是《周易》中的《传》,在其中就明确记载了孔子对“君子”的规定。

2、《文言传》中孔子对“君子”的规定

《文言·乾》中是这样记载的: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小人”相对的自然是“大人”,所以整句意思是:君子的德,与天地的德相契合,与日月的光明相契合,与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幻相契合,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先于天道行动,而不违背天道,后于天道行动,而天道也要顺奉。

先于天道,是指掌握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如同现在的科学知识;后于天道,是指借助天道变化的规律,掌控自然万物的变化轨迹,如同现在的人工降雨、飞船潜艇。

孔子对君子的规定,四个字便能够概括,即“合乎天道”。小人的所想、所言、所行,对整个世界的未来,更多的是消极的作用,而君子的一言一行,对未来则带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合乎天道”便是君子,不见得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就一定是君子!谈谈孔子所说的君子和小人

三、古时的“君子与小人”与现代的“君子与小人”相同和相异点

1、古今“君子与小人”的相同点

现代人认为君子就是指“老实、厚道、善良”的人,而这些人品性都不错,都是人们眼中的“老好人”。相对应的小人就是指“奸猾、阴险、邪恶”的人,这些人品性恶劣,必须时时提防。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代人所认为的“君子与小人”,其实就是古人认为的“君子与小人”的简化版。君子就是合乎天道,拥有未来的人,而小人就是违背天道,断送未来的人。

可能因为西方文明的渗透,我们逐渐淡化了对道德界限的明确规定,但好在只是简化了,没有完全迷失,否则坚守千百年的伦理道德,可能就成为了历史尘埃,而“文明古国”的精髓,也将随之消失。

2、古今“君子与小人”的相异点

古人很明确的规定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要说古今不同的地方,最大一点,就在于古时候“小人”是被人唾弃的存在,而今天这个时代,只要身份、地位、财富足够高,那么即使人们明知道某个人是小人,也不会太过在意。

秦桧、谄害忠良的小人,潘金莲、谋害亲夫的小人,慈溪、卖国求安的小人。这些人在古代,那都是人人喊杀的存在,而在现代,遇到这类人,大多时候人们也只是发发牢骚,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谈谈孔子所说的君子和小人

对君子与小人的思考

对我个人而言,我坚信着中国的未来,必将引领世界的未来,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打老虎、拍恶霸,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天地清明”,但是在每一个国的人努力之下,必定实现美好未来梦。

执此当代,虽物质丰盈使得欲念横流,而小人遍地、君子苟且,我们更应当重拾对“君子与小人”的思考,制定出今天这个时代“合乎天道”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为实现“美好未来中国”尽绵薄之力,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君子的本意是封“封君之子”,指的是有封邑的世袭贵族。这个邑字有些讲究,上面的口是城邦的象形,下面的巴画的是跪着的人形,也就是孔子语言里的小人。君子作为这个邑的世代主子,必定是一种与下面跪着的人形不一样的存在。

君子与小人在生理结构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品格和气质是无形的,于是贵族圈发明“礼”作为君子的标志,所以这个礼必须不下庶人。

春秋时期,打仗是君子的专属权利,小人跟着出征都是充当苦力干活,伺候主人和马匹,没有资格上战场作战。君子们的战争光明磊落,不玩阴谋诡计,贵族之间的战争必须打出风格,赛出水平。《曹刿论战》麻痹齐国军队的胜利实被贵族圈子不齿,尽人皆知的宋襄公败于楚人则是风格太高所致,在当时完全不被视为愚蠢。

秦后,分封制在改成了郡县制,世袭封邑没了,“封群之子”意义上的君子也就消失了,与君子相对应的小人也不复存在。但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太常用、也太热门了,人们剥离了君子对世代贵族的指代,保留了对高尚品格、谦逊风度的形容。与之相对的“小人”自然是獐头鼠目、品行低下之徒。

现代社会“小人”一词热度超过了君子,因为君子这两个字之前经常被加个“伪”字,而小人似乎如鱼得水,老实、正派的君子似乎成了傻子般的存在。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