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写的武侠小说中,写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小说

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金庸小说中最「难读」的一本书,更是最容易被人「误读」的一本书。

它的「难读」,在于它再无童话的纯真感,让读者难以「代入」。

它的易被「误读」,在于它字面上都是欢笑诙谐,内里却都是沧桑的喟叹、兴亡的血泪。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详细说说《鹿鼎记》的「反常」和杰出。(长回答预警~)

  • 《鹿鼎记》是一本反「武侠」的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中,男主角的成长经历,往往是「英雄之旅」的故事模式,亦即都是带着使命,从无名小辈成长为盖世大侠,其始往往多磋磨坎壈,以致心苦神劳,似无生理,但最终成为被命运选中的人,或得遇名师,或偶得秘笈,最终柳暗花明,云开见日,得成一代高手,不仅自度,且能度人。

在这种「英雄之旅」故事中,武功的突进是其重要成分,也是主要的情节支点,更是引发读者「爽感」的核心点。

所以,金庸在设置这类情节时,总是别具匠心,脑洞大开。

譬如,《天龙八部》的主角段誉刚出场时,丝毫不会武功,也反感学武, 而金庸为他设置了「只有练武才能解决」的困境,以及「万万无法拒绝」的练武诱因 ——他被神农帮所逼服下毒药,必须在七日内去往万劫谷报信,并找到为神农帮诸人解毒的方法,否则非但自己毒发身亡,且羁留在神农帮的钟灵也性命不保。当此分秒必争之际,他竟又意外被人追杀,坠下悬崖,虽然幸得不死,但困于山谷,无法脱身。正彷徨无路,他发现了无量玉洞中的「神仙姐姐」石像。

「必须尽快脱身」是段誉此时的第一需求,而石像下蒲团中的武功秘笈,又是「神仙姐姐」作为师父「嘱托」段誉务必要练的,「若稍有懈惰,余将蹙眉痛心矣」。

此前,段誉已在机缘巧合之下,学得六脉神剑的心法,内力全无,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他由此而始,习得北冥神功,正多了一门不经意而自取他人内力的法门。由此内外应和,武功渐成。此外他又习得了凌波微步,这也成了他作王语嫣的裙下之臣、为其出生入死时的不坏金身。 而这一情节的设置,也让《天龙八部》悲中有喜,庄中见谐。

在《天龙八部》的故事将结时,段誉成了当世内功第一的大高手,且熟习六脉神剑、凌波微步,攻防兼备,进退无虞。

《天龙八部》的另一主角虚竹的经历也很离奇。他本是少林寺的低辈弟子,武功粗浅,内力平平,后因偶破珍珑棋局,被逍遥派无崖子选作传人,得他灌注七十年内力。

虚竹因自己的少林寺内力被无崖子化去,非出本心,所以得此奇遇,不喜反悲,将此内力视为「异物」,既不明使用之法,亦不愿使用。

行文至此, 金庸为其设置了不得不用之境,和教其用法之人 ——虚竹因恻隐之心救下的「小姑娘」,竟是因练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而暂时返老还童的天山童姥。二人被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追杀,虚竹自己本也无惧生死,但因有「道济天下之溺」之心,虽然后来知道了童姥「造恶者」而非「无辜受害者」的身份,还是一违本心,从其学武,以现学现卖,助其逃出生天。

后来,无心营求的虚竹,身兼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生死符等诸门高深武功,从小和尚,成为大宗师。

但是,金庸没打算让韦小宝学会武功。

其实韦小宝的「历险记」,前一半看起来也像金庸小说传统的「英雄之旅」故事:

首先,他刚出场的时候全无武功,也无意学武;

其次,他遇到了名师,还不止一位——他的师父陈近南和九难,都是当世一流的高手;

再次,他也得到了主角们在武功未成时「人手一份」的「护身法宝」——神行百变的「逃命技」、削金如铁的匕首,刀枪不入的乌丝软甲。这正如郭靖的匕首、黄蓉的软猬甲、段誉的凌波微步、以及他误食莽牯朱蛤百毒不侵的能力。

看起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韦小宝的「神功」大成,似乎也指日可待了。

但是,韦小宝有学武的机缘,却无学武的用心。他拜陈近南为师,是被赶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哪怕后来对陈近南敬佩倾倒,对学武一事,也是偷奸耍滑,蒙混过关。不过,韦小宝于此,颇有自知之明:

韦小宝暗暗叹了口气,心道:「妈的小调唱来唱去只是这几只,不是《相思五更调》,就是『一根紫竹直苗苗』,再不然就是『一把扇子七寸长,一人搧风二人凉』,总不肯多学几只。她做婊子也不用心。」转念一想,险些笑了出来:「我学功夫也不肯用心,原来我的懒性儿,倒是妈那里传下来的。」

而拜九难为师,却是他费尽心思、极力讨好而来,但他的用意仍不在学武,而是为了接近其徒阿珂。

所以,直到全书结束,他还是只会一套神行百变,只会钻裆骑肩的「美人三招」——虽微有英雄之梦,但最终只是一个骑墙的庸人。

庸人,在金庸的其他小说中,是万万不能做主角的。 他们一般刚亮相就领盒饭,存活时间长一点的,要么是情节所需,要么是为了做主角的陪衬。

天地之广,岂少庸人?俗世之中,本多妥协与苟且,无奈和消磨。世间芸芸,往往可怜、可叹、又复可悯。他们终身奔忙,熙熙攘攘,不过活一个荒腔走板、草草收场。

他们看故事,就想看个灰霾中的亮色,平凡时的梦想。所以,大英雄,其实是千万人心底残余的微光的聚焦。

金庸笔下的大英雄,是绝世的。惊鸿一瞥,神光离合,为世上之绝无,而人人心中之必有。

如郭靖,出身不足道,天赋不足道,师承本也不足道,但其人诚朴雄伟,志不可夺,故「天佑善人」,屡有奇遇,终成「为国为民」的大侠。

又如萧峰,被命运摧折如此,却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生不悖忠,死不负义,虽终不免自戕的悲剧结局,但从未向命运一低首。

再如令狐冲。看起来是无行的浪子,其实是守礼的君子。他有赌癖、酒癖、情癖,但此三癖,无害他凛然立于天地间,对威逼说不,对利诱说不,对一切有碍心性自由的羁绊说不。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金庸笔下的英雄,极理想,却又极真实,极高蹈,却又极本色。无数读者,都在这样的故事中,做了一场极快慰、极畅然的梦。

但是,这场梦,到了《鹿鼎记》,戛然而止。

韦小宝,既无英雄特质,又无英雄行迹,更承载不了读者的英雄梦。

而令人意外的是,在《鹿鼎记》的时间线里,他却做成了些真英雄想做而做不成的事。

少年康熙要杀鳌拜,定下佯装与小太监玩布库、以麻痹鳌拜再突然发难之计。但这些功夫未纯的小太监,却并非鳌拜的对手。紧要关头,是韦小宝救了康熙的性命,也为天地会青木堂帮众报了香主被杀之仇。

九难武功高强,却因以一敌多,受了重伤,无力抵抗桑结等喇嘛的追杀,紧要关头,是韦小宝救了九难的性命。

天地会众人的行迹被康熙识破,同时,康熙也识破了韦小宝的首鼠两端、多重身份,以其心上人为挟制,要求韦小宝灭天地会,将功折罪,表明立场。紧要关头,是韦小宝救了天地会众人的性命。

那么大字不识、不通武功的他,又是怎样做成这些大事的呢?

韦小宝口上有三宝:牛皮、马屁和谎言;手上又有三宝:石灰粉、蒙汗药和削铁如泥的匕首。

对下位者,他威逼利诱;对上位者,他奉承吹捧。

对弱者,他拿出胡萝卜和大棒;对强者,他化身「脑残粉」,谄媚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譬如,韦小宝到了神龙岛,正好碰上神龙教内乱,而教主和发动变乱者均受重伤、势成僵局,韦小宝的举动,恰可决二方生死。权衡利弊后,他选择了站在教主洪安通一方。

此时,洪安通和他都心知肚明,知道这是「利合而聚」的关系,双方心中彼此算计,但面子上一片谐和。洪安通和夫人各传了韦小宝三招,而韦小宝也表现得忠心耿耿,「可昭日月」:

韦小宝惊叫:「小心!」只见她身子向下一缩,那匕首急射教主胸口。教主放开她手,仰天一个铁板桥,扑的一声,匕首在他胸口掠过,直插入身后的竹墙,直没至柄。洪夫人勾脚倒踢匕首,韦小宝已然吓了一大跳,待见那匕首射向她咽喉,她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匕首又射向教主胸口,这一下势在必中,教主竟又避开。这几下险到了极处的奇变,只瞧得他目瞪口呆,心惊胆战,喉头那一个「好」字,竟叫不出来。
洪夫人笑问:「怎样?」
韦小宝伸手抓住椅背,似欲跌倒,道:「可吓死我了。」
洪教主洪安通和夫人见他脸色苍白,吓得厉害,听了他这句话,那比之一千句、一万句颂扬更是欢喜。他二人武功高强,多一个孩子的称赞亦不足喜,但他如此担心,足见对二人之忠。

韦小宝虽知洪安通和洪夫人只是演示招式,并无危险,却依然「情急关心」,「吓」得魂不附体。饶是洪安通在权力场中濡染多年,也还是被他高明的演技攻下一城。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正如古人的这则笑话所表现的,好戴高帽,是人之通性: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
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九十九矣。」

韦小宝正是深谙人性的「厚黑学」大师。他面对各色人等,总是能看透他们灵魂犄角旮旯处的明与晦,插科打诨之间,就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有此绝招,还要武功作甚?

在江湖中,武功是能力、是信仰、也是权力。

而在世俗世界中,尤其是在官场上,武功不过是「术」罢了,深谙人性,才是得「道」。

所以,韦小宝见神杀神,见佛杀佛,一路从扬州城中的小混混,做成了一等鹿鼎公。

「鹿鼎」何意?

这个词,在书的第一回就有解释:

那小孩点头道:「我明白了。小说书上说『逐鹿中原』,就是大家争着要做皇帝的意思。」那文士甚是喜欢,点了点头,在纸上画了一只鼎的图形,道:「古人煮食,不用灶头锅子,用这样三只脚的鼎,下面烧柴,捉到了鹿,就在鼎里煮来吃。
……那小孩道:「所以『问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谁手』,就是不知哪一个做成了皇帝。」
那文士道:「正是。到得后来,『问鼎』、『逐鹿』这四个字,也可借用于别处,但原来的出典,是专指做皇帝而言。」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咱们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未知鹿死谁手』,只不过未知是谁来杀了这头鹿, 这头鹿,却是死定了的。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之兴,荣在一氏;天下之亡,苦在万民,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鹿鼎记》一书,有金庸对历史深沉的探寻、对弱者深沉的悲悯、对国民性深刻的反思。

  • 鹿鼎记》又是一本反英雄的书。

金庸小说是充满英雄主义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拼命,万夫莫敌;一夫殉道,天地震动。

所以,英雄之间,意气相投,倾盖如故,一言之契,终身不疑,虽是世仇,亦可成为知音,如《雪山飞狐》中的胡一刀和苗人凤。

所以,英雄之志,进可以平天下,如郭靖之拚己一身,救民水火;退可以守本心,如令狐冲之不顾生死,笑对强权。

所以,英雄之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但表现出来,又各不相同——是张无忌的慈悲和宽容,是杨过的自赎和渡人,是石破天的胸无点尘万事能容,是萧峰的勇抗命运铮铮铁骨。

英雄不一定成功,也不一定为世人所理解。 如袁崇焕之守边卫国,却被诬为叛徒,刑于闹市,受人唾骂,直到数百年后才沉冤昭雪;如萧峰之忠肝义胆、正道直行,却被诬、被骗、被仇视、被误解、被囚禁,直至自杀。

但是英雄一定能守住自己的信念,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天日昭昭,菩提不灭。 金庸小说的中的英雄,无论是闻于江湖,还是隐于田园,无论是威震天下,还是深藏不露,都是俯仰不怍、进退有度的人。

——金庸曾经这样让我们相信了英雄主义。

《鹿鼎记》里面的真英雄是谁呢?首推陈近南。

陈近南是天地会总舵主、郑经的军师,也是反清复明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一生忠于郑氏,忠于明朝,以天下为心,以兴复为任,奔波劬劳,无有已时。

他在江湖上声誉极佳,所谓「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忠义之士,豪侠之人,无不对其悠然神往。他的武功超凡卓绝,「凝血神抓」的绝技,在江湖上享有盛名。更加突出的,是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情怀。

其实,陈近南与壮年之郭靖,颇有相似之处。

《神雕侠侣》之中,写到郭靖与黄蓉守襄阳十余年,数度拒蒙古铁蹄与城门之外,成为南宋之长城,便是将他从江湖中的豪侠,写成了砥柱中流的英雄。

在这个过程中, 郭靖其实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

郭靖扬鞭吟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杨过问道:「郭伯怕,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八个字。」
郭靖对襄阳能不能守得住,心中实无把握。但无论如何,总是将性命置之度外, 要尽己之能,终天之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鹿鼎记》的故事里,不仅明朝,连偏安一时、风雨飘摇的南明都已覆亡。陈近南作为台湾郑家的家臣、军师,外有强敌之患,内有掣肘之忧。天地会中看似忠勇奋进的诸人,不乏为争名位而内讧之事,而一同反清复明的沐王府,也与之为南明正朔而屡起争端。

内外交攻,前途灰暗,陈近南勉力支撑,从不言退。但是,他的心里,并非没有对自己悲惨结局的预感:

如果非要排名的话!1- 笑傲江湖 2 - 连城诀 3 - 鹿鼎记 4 - 射雕英雄传 5 - 神雕侠侣 6 - 倚天屠龙记 7 - 天龙八部 8 - 雪山飞狐 9 - 飞狐外传 10- 鸳鸯刀 11- 书剑恩仇录 12- 侠客行 13- 越女剑 14- 碧血剑 15- 白马啸西风!首先笑傲江湖属于真正的武侠小说这这里面没有朝廷也没有所谓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标签,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巅峰,而且所谓的反派比正派潇洒太多如任我行,东方不败笔法如神!其次连城诀将人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体虽然灰暗,但是却是人类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的太完美,!其三鹿鼎记构成的是一个版图可以说是韦小宝,但是也可以说是康熙王朝,而且韦小宝就是反应了封建王朝的尔虞我诈,但是内心却是没有完全泯灭人性,存一个义字!接下来射雕三部曲不需要解释了!为啥天龙八部排名第七,这部书里面最大的败笔就是慕容父子写的太不合理,一个为了复兴大燕居然躲避少林寺三十年,慕容复写的也太失败,不能为了衬托乔峰,强行写慕容复父子,里面不合理之处太多根本写不完!但是其他还好所以排名第七!最后说一下白马啸西风,如果你读三遍以上,你会发现就是写了一个渣女的故事!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