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的锦衣卫、东厂,我们在有关明朝的历史电影里面看到过很多。
那么,除了除了锦衣卫、东厂外,明朝的特务机构有哪些?
当时的明朝随着不同的时期,分别出现了不同的特务机构,分工不同,直接顶头上司不同。
最早出现的明太祖时期的是锦衣卫,这个锦衣卫原来是军事建制,后来朱元璋将其改造,成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据说当年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是用来做仪仗礼仪,但是后来她认为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用起来都不顺畅,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
第二是明成祖时期的东厂。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特别是朱允炆下落不明,这让朱棣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棣决定设立一个新的机构,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因此得名东厂,“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
第三是明宪宗时期的西厂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 ” 西缉事厂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 (1477 年) 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
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第四是明武宗时期的内厂,朱厚照上位后,重用太监。当时为了钳制东厂、西厂的势力,在明武宗的许可下,设立了新的特务机构 —- 內厂,侦缉的范围比东厂、西厂、锦衣卫还大,并且具有监视这三个机构的职责。
內厂在刘瑾的领导下,做了很多坏事,为人们痛恨。正德五年,刘瑾垮台,內厂裁撤,退出了明朝的政治舞台。
第五 明朝万历年间,成立了一个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杀手于一体的秘密组织。
因为这个组织的秘密性,又因为总部大殿东南西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总共六扇,所以叫做“六扇门”。
这个组织专办大案,行动诡异,手段凶狠,威严恐怖。” 六扇门 ” 组织在查办大太监魏忠贤的斗争中表现出色。
不同 的特务机构之间争斗纷争不断,大到谋逆大案,小到鸡皮蒜毛,为己谋私,他们经常诬陷忠良,扶持小人,以从中牟利。这种风气很快遍布全国,搞得老百姓们人人自危,见到骑高头大马穿着华丽的,就认为是朝廷密探,唯恐避之不及。
失去了民心也是造成明朝快速明察灭亡的其中重大原因之一。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监视朝中大臣防止结党营私,暗中谋反,设立了特务机构:
1、锦衣卫
锦衣卫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转变而来,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其指挥使由皇帝心腹武将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监察百官,为皇帝刺探百官动向,调查百官有没有贪污、反叛行为,当然也负责保卫皇帝,有时候还会充当一下皇帝的仪仗队。权利极大,一切事物直接向皇帝汇报。
2、东厂
东厂即东缉事厂,由明成祖朱棣成立,其设立与当时朝代的更替有很大背景关系,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登基为帝,改元永乐。在起兵夺权过程中得到过宦官及和尚的帮助(如郑和、道衍等),于是对宦官颇为信任,加之在南京建立政权后,锦衣卫在皇宫外,没有宦官联系起来方便。于是不顾太祖朱元璋祖训宦官不得乱政的禁令,成立东厂,由宦官直接统领,东厂头领称厂公、督主。主要负责侦缉、抓人,刺探工作,“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可见其权势之大。
3、西厂
西厂即西缉事厂,由明宪宗在位时设立,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不同的事,西厂的成员是由锦衣卫所选拔出来,人员为东厂一倍,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刑部以及大理寺混为一体(类似监狱和法院),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由于其势力之大,且残害忠良,加速了明朝的腐败。
4、内行厂
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后,任用大太监刘瑾掌权,原本近乎被废的西厂又得以重见天日,这时的刘瑾权倾朝野,西厂和东厂都是由刘瑾领导,但两个机构为了各自利益明争暗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内行厂设立的目的在于让刘瑾更好的掌控东西厂,其监视范围更广,权力更大,最终引发了安化王朱寘鐇的叛乱,最后刘瑾被凌迟处死,随之内行厂被废。
明朝的特务机构专权,使朝政混乱,朝臣百姓人心惶惶,大肆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也直接导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官员们向他行贿后,必然要加重剥削百姓,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好反抗。所有另有一种说法,明朝亦亡于厂卫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