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强大有目共睹,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如此短命呢

12次阅读
没有评论

隋朝的问题根源出在隋文帝杨坚身上,杨坚的江山从孤儿寡母手里夺来得太容易,他唯恐群臣不服,事必躬亲不愿意信任手下各部门,大臣们也知道他这方面的顾忌,哪怕皇帝做事未尽合理,他们为了避祸也不愿多讲。
隋朝的强大有目共睹, 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如此短命呢

关于隋文帝的执政得失,唐太宗评价地很清楚,虽然杨坚勤政不怠,励精图治,倡导节俭,反对奢侈,但纠其根本是因为他骨子里不信任任何人,处处提防,害怕别人有所隐瞒。在很多方面眼界手段都显得过分狭小,没有大国君王的气度。

同样是非常手段篡位得来的皇权,唐太宗就以恢宏的气度,引领贞观之治,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合理和价值。而隋文帝杨坚就显得狭隘和小气,还倒退潮流学秦始皇收缴大刀长槊,连大一些的船只他都要没收。怕别人造反,也就是自己缺乏自信,缺少放小抓大的总体思维,像唐太宗那样把精力用在治理国家上,老百姓富裕过好日子,谁还愿意造反呢。
隋朝的强大有目共睹, 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如此短命呢

杨坚在政治上的眼光短视,表现在国民经济上的“抠”就一点都不奇怪了。经过几年的修身养息,政府是有钱了,但杨坚紧紧拽住国家财富,藏富于国,百姓享受不到国家发展的红利。甚至遭灾难时,隋文帝也“抠”,不情愿开仓赈灾。

开皇十四年大旱庄稼无收,政府粮仓爆满,隋文帝却不许放粮给百姓,积攒的粮食等到了隋炀帝继位时,足可以供应天下五六十年,隋文帝为子孙积累了硕大的财富,但成了一个民心尽失的老守财奴。
隋朝的强大有目共睹, 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如此短命呢

没有广阔的胸怀,热衷于细枝末节,隋文帝狭隘的执政思路,直接影响了他的政治判断力和对继承人的选择。杨广投起所好,善于掩饰欲望,太子杨勇是性情中人,不像杨坚那样吝啬保守,而杨坚当初在北周篡权之前不也就是如今低调的杨广么。

正如北周宇文氏没有对韬光养晦的杨坚采取措施一样,杨坚没有选择高调的杨勇而是看中了和自己一脉相承的杨广。杨坚能够从北周手里赚来江山皇位,但是他的人生格局只能抱着金元宝,再选择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继承人,来挥霍光他守财奴的财富和江山。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据传,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隋王朝虽仅历二世三十年,却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

1: 人口快速恢复(见图)

西晋短暂统一后,中国进入隔江对峙长达 400 年的分裂。连年战乱使人口锐减。到了隋炀帝,人口总数达到西晋人口的 2 倍还多。

2: 府库充盈

隋文帝实行轻徭薄赋的国策,且多次大规模减免徭役赋税。另外废除酒税、市税和开放盐市,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通典》记载: 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步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隋炀帝杨广接手这样一个家底厚实的帝国,却仅用十几年葬送了老大帝国。

1: 营建东都洛阳,耗时 11 年,每月征用民力 200 万,死者近半。此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动摇国本。

2: 开建隋朝大运河,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引黄河入汴水,再将汴水引入泗水,终至淮河。

隋炀帝四年,开通永济渠,引沁水南入黄河,北通涿州,征用民力 100 多万。开通运河本是好事,却也极大消耗国力。

3: 多次下江南巡游,耗资巨糜

隋炀帝南下扬州,所乘龙舟,高 45 尺,长 200 尺,船员 8 万,船队前后相连达到 200 里,沿岸有骑兵守卫。

4: 三征高丽无果

隋炀帝三征高丽无果,其中隋炀帝八年,杨广率百万军队亲征高丽,30 万先锋军队渡过辽河生还者不足 3 万。

终于,国家被拖入到民力凋敝,经济崩溃的疲敝状态,老大帝国在各地起义军的呐喊声中,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隋朝的强大有目共睹, 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如此短命呢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